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陈鹏 朱晓华
4月24日,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召开“履行检察职能 服务支点建设 保护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发布12件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事例。
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加大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力度,在办案领域方面,既聚焦汽车配件、专业技术等科创领域,又关注地理标志产品、国际知名品牌等民生领域。在权利保护方面,既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著作权、商标权的刑事犯罪,又注重分层分类处理,平等保护各方利益。在办案类型方面,既有刑事检察案例,又有知识产权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案例。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件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事例中,李某某等11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标识案入选。
据通报,2021年至2023年3月,李某某租赁商铺,收购临期、过期槟榔,购进假冒某知名品牌的槟榔包装袋,购买生产设备,招聘工人将临期、过期槟榔用假冒某知名品牌的包装袋重新包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其间,李某某4名亲属分别在宜昌市、洪湖市等地租赁场地用同样的模式制假售假,上述5处窝点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槟榔金额达1000万余元。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宜昌市三峡坝区检察院提起公诉。2024年4月,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标识罪对李某某等11人分别定罪量刑。
记者了解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针对犯罪嫌疑人在电商平台上存在真假混卖情况,建议公安机关按照“上线下线同步查”思路,调取详细槟榔入库出库记录,以此作为突破口固定套装假冒品牌槟榔品种及数量。全链条打击侵犯商标权犯罪。针对犯罪窝点附近居民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参与假冒产品包装、运输的情况,联合法院、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在辖区内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