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9时28分,随着一声轰鸣,“水源号”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刀片破岩而出。“通了!通了!”建设者们欢呼雀跃、击掌拥抱……经过619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全长4155米的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马百支线(马家河水库至百二河)隧洞顺利贯通,工程朝着全面完工目标迈进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马百支线隧洞贯通仪式
最小盾构机作业
工期缩短一年半
马百支线隧洞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建设之初,计划采用传统钻爆法进行,但工期长达54个月。“为加快调水步伐,经市政府批准、报省发改委同意后,改为盾构法工艺。”市水源公司董事长邹龙权介绍。
2021年9月,名为“水源号”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进场安装,TBM段于同年10月8日正式开始掘进。
“水源号”TBM长约60米、开挖直径仅2.5米,是国内目前最小的硬岩掘进机,也是我国隧洞首次进行的超小直径隧道掘进机作业。
“这种以机械为主、人工控制小断面隧洞开挖的安全作业模式,能保证施工工序高效转换。”邹龙权介绍,相较于钻爆法,TBM可避免钻爆法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超欠挖现象,并提高施工效率,工期可缩短一年半。
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创造性提出“边步进、边组装”方案,克服组装场地狭小等困难,仅用
17天时间就完成TBM首次步进段组装工作,创造了最短时间TBM组装纪录。
克服多重困难
日夜凿石开山
记者此前探访发现,马百支线隧洞洞径仅2.53米,洞内还要铺轨、走水电线路、安装通风设备等,空间更小,人员进出比较困难,且洞内十分湿热。
“现场约40名工人两班倒,24小时不停歇作业,作业人员衣服就没干过。”中铁十八局项目部副经理谭永恒感慨,无论冬夏,隧洞里平均气温都在38℃,个别地段达到42℃,这些热量主要来自TBM工作时的机械散热。
据了解,TBM独头施工距离长,对设备性能要求极高,且隧洞开挖断面小、空间布置难,施工段的皮风筒、轨道、管线等必须要合理选用和布设。
“工程施工强度大、作业要求高、进度指标高,对矿车出渣和物料运输要求较高。”市水源公司工程部现场负责人彭硕介绍,一旦出渣和物料运输受阻,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自隧洞开工建设以来,建设方克服各种难题,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创新工法,创造了日最高进尺23.68米、月最高进尺343.38米的佳绩。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参建各方努力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极端天气等诸多难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苦干实干、强力推进,奋战619个日夜,最终成功贯通马百支线隧洞。
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平面布置图
补充生态用水
改善生态环境
记者了解到,马百支线设计流量0.5立方米/秒,起点设置塔式进水口,调节马家河水库的调水用量。将通过置换现有水库水量,补充生态用水,对百二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为守护一库碧水奠定基础。
马百支线隧洞贯通后,将对 TBM进行拆机,开始对进口的进水塔等结构物件进行施工,马百支线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施工,达到通水条件。
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方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如数字化技术全程监控项目进度,保障施工安全;超前地质预报,有效预测和探明隧洞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安全监测技术动态掌握洞内岩石变化趋势等。
据了解,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工程形成了安全监测、地质预报、设计变更、施工视频、工程资料等项目建设相关数据的“业务全覆盖、要素全管理、过程全记录”,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效率。
“马百支线隧洞贯通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市水源公司将进一步科学统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效益,同全体建设者一道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所有建设目标。”邹龙权介绍,目前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展顺利,隧洞总进尺超过58.4千米,完成总工程量近80%,预计明年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相关链接十堰市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历程
2002年5月,十堰市提出从黄龙滩水库提水至财神沟、头堰水库提水至城区毛巾厂处(西水东调);
2007年6月,利用马家河及百二河水库水补充百二河河道,不足部分从神定河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至毛巾厂处百二河河道(中水回用);
2017年12月,市政府提出从潘口水库引水至十堰城区(引潘润城);
2018年3月,市政府批复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报告;
2019年3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9月,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段开工建设;
2020年6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020年9月,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开工建设;
2022年8月,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开挖完成进尺43.2KM,占全线隧洞长55.9%,完成投资8.9亿元。( 记者 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