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探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是全国人大代表李龙倜一直关心的问题。今天的《我来自人民》,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围绕这一问题的一线调研。
“我希望更多的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人员加入养老事业中,让老人能得到有品质的照护。”
每次查房,遇到年纪较大的病人,李龙倜总是会多问几句。
“您这是第几次入院?”
“第三次入院。”
“您在家的时候,谁在照顾你?”
“原来都是老伴,老伴走了,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经常出现走路东倒西歪地往前颤(的问题)。”
“您常规的服用在家服用有几种药,记得清楚不?”
“记不清楚。”
“您是一直在照顾他 还是您也有在做其他的事情?”
“因为我自己也有家庭,有时候偶尔会照顾他,如果后期他确实行动不便,可能会考虑请个保姆给他。”
在长期以来的调研中,李龙倜遇到的重复入院老人,大多居家环境不友好,康复护理不到位。即便有些家庭请了保姆或者护工,但他们普遍缺乏老年人医护的专业技能。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堰市太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李龙倜:“养老护理员、老年专科护士缺乏,专业的医护技术人员才能够保障专业的服务。”
针对这一问题,李龙倜从2016年就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她和团队先后到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调研,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太和医院以院内养老机构为试点,建立了公益性培训机构。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李龙倜:“民政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给了资金的补助,我们太和医院提供师资力量,让我们的培训更加顺畅、更加有保障,更加可持续性。”
今年的全国两会,李龙倜想呼吁将这一模式向全国推广,培养更多老年人护理专业人才。
“有多方参与,养老措施才能够有力地落地。”
现阶段,中国人养老,3%在养老机构,7%是社区养老,90%以上都是居家养老,但是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大多去了社区和养老机构,那么,占绝大多数的居家养老人员,如何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全国两会开幕在即,这些天,李龙倜加紧了在社区的调研。
“如果我们现在鼓励志愿者参与到我们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当中,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参加?”
“我觉得不会,因为他每个人他精力有限,第二来说积极性也不高。”
“你有没有好的建议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我献血,我的家人可以享受,我现在做养老志愿者,将来能惠及到我身上、我家人身上。”
社区志愿者提到的献血激励机制,给了李龙倜很大的启发。结合前期调研的情况,今年全国两会,李龙倜准备提出“探索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的建议。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李龙倜:“低龄积时间、高龄兑服务,倡导退休人员,低龄、乐龄的老年人社区党员、市政的社工成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
与此同时,李龙倜代表还呼吁:进一步打破民政和卫健部门壁垒,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普及,解决重度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费用,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真正地落实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