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高温作业,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
2022-08-15 22:14:00 来源: 恩施发布






  连日来 我州多地持续高温 夏季职业病也迎来高发季
  高温环境作业
  光照强度高
  体力劳动强度大
  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如何预防
  听听 恩施州职业病防治首席专家
  怎么说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职业性中暑的认识,引导社会公众加强对职业性中暑防范,确保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恩施州职业病防治首席专家王永伟提醒: 酷暑天气谨防职业病高发。
  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25℃的作业,也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的作业。 高温作业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高温干湿作业:高气温、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
  高温高湿作业:通风不良形成高温、高湿(相对湿度大于80%)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最易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 室外因太阳辐射及地面与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情况下的作业。
  常见高温作业有炼钢、炼铁、轧钢、炼焦、铸造、锻造,陶瓷、搪瓷、玻璃、砖瓦的制造,纺织、印染作业,锅炉作业等。
  夏季露天作业包括在 建筑工地、码头 等地工作人员等。特别是现在进行 疫情流调、环境及场所消毒、核酸采样、人员管控、患者及人员转运、污物处理等疫情防控人员 ,在高温环境或高温天气下进行,且职业活动中必须穿戴各类防护用品,不利于自身的散热和体温调节,在患者救治、疫情处置等高强度、长时间作业时,将大量出汗,且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极易导致中暑。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劳动者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或体征职业性中暑先兆,如 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职业性中暑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是指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而重症中暑则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也可混合出现。 ◆ 热射病:散热受阻,体温调节失调,突然发病,体温可达40℃以上,由大汗到无汗,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 ◆ 热痉挛:大量出汗,钠、钾过量丢失。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以四肢和肌肉腹肌多见,腓肠肌最为明显,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 热衰竭:多为高温高湿环境,皮肤血流增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增加,不能足够代偿,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起病急,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暂时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为什么会发生职业性中暑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但当人体无法及时补偿液体并适当地降温时,则会引起不适或症状发生。同时,当人体体温迅速升高时,过高的体温有可能损害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 除此之外,年龄、肥胖、发热、脱水、晒伤及饮酒等是职业性中暑的影响因素,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是职业性中暑的常见诱因。年老体弱者以及慢性病患者是职业性中暑的高发群体。
  ‍哪些人不适合从事高温作业
  如果职工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癫痫6种基础疾病中任何一种情况时,均不适合从事高温作业。 这些疾病要通过上岗前与每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来确定,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就从事高温作业的,职业性中暑的发生风险较高。但若因意外或事故接触高温可能导致中暑的作业人员(包括参加事故抢救的人员),或高温季节作业出现有中暑先兆的作业人员,应立即开展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全媒体记者谭琼辉
  编辑|谭发馨 审核|张晓玲 签发|周志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