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居委会选举办法颁布 成员实行近亲属回避
2018-09-13 08:47:00 来源: 荆楚网

记者今天从湖北省民政厅了解到,《湖北省居民委员选举办法》已正式印发,各地在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将遵照执行。

该办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五至九人组成,每届任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届满应当及时进行换届选举。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年满十八周岁的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应当到现场投票。因故不能到现场投票的,应当自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公布之日起的七日内通过现场办理、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等形式委托本社区有选举权的居民代为投票,同时告知居民选举委员会。

该办法还规定,居民委员会成员之间实行回避制度。选出的居民委员会成员之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只确定职务最高的一人当选;如果职务相同,只确定得票最多的一人当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2018年7月26日至27日,省民政厅在咸宁市举办了2018年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培训班,要求做好2018年全省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记者陈倩 通讯员万强)

附湖北省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全文

湖北省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保障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居民委员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以及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五至九人组成,其中,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具体人数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各社区管辖范围、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提出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多民族居民居住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民族社区的居民委员会以建立民族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为主组成。

第三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实行有候选人的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居民委员会成员采取居民直接选举、户代表选举或者居民代表选举方式产生,具体方式由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确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届满应当及时进行换届选举。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期换届选举的,由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经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请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州民政部门备案;街道(乡镇)行政区域内所有居民委员会提前或者延期换届选举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报请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民政厅备案;县级行政区域内所有居民委员会提前或者延期换届选举的,应当经市州人民政府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 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社区党组织在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支持和保障居民行使民主权利。

第六条 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由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居民委员会选举的日常工作。

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接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监督。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指导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拨付。县、乡财政要对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具体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研究确定。

第二章 选举工作机构

第八条 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县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分别成立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组,指导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工作指导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有关居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指导居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

(二)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三)指导和监督居民选举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培训选举工作人员;

(四)全面掌握选举工作情况,及时报告、依法处理重要问题;

(五)依法受理、调查和处理有关选举的申诉、举报和来信来访;

(六)指导、协调居民委员会移交工作;

(七)总结和组织交流选举工作经验;

(八)承办选举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居民委员会选举观察员制度,选派观察员观察、了解选举工作情况,加强对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监督。

第九条 社区成立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居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五至十一人组成,具体名额由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确定。

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通过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推选工作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居民委员会主持。街道(乡镇)选举工作指导组对居民选举委员会的成员构成可以提出建议。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名单,并报街道(乡镇)选举工作指导组备案。

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选举工作法律法规和流程,热心为居民服务,能倾听居民意见,办事公道,作风正派,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正常履职的本社区居民担任。

居民选举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开展工作。居民选举委员会的任期从推选产生之日起至新老居民委员会工作移交完成时止。

第十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在县、乡选举工作指导组的指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选举工作方案,报街道(乡镇)选举工作指导组备案;

(二)公布选举方式、选举日和日程安排;

(三)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告知居民选举事项,解答有关选举的询问;

(四)组织开展选举工作人员培训;

(五)审查居民选举资格,登记并公布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或者户代表名单;

(六)组织推选居民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并公布;

(七)确定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额,主持候选人报名、提名和推选工作,审查候选人资格,确定、公布候选人名单,组织候选人与居民见面;

(八)确定并公布投票方式、时间和地点,办理委托投票手续,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名单;

(九)提名并公布由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通过的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等工作人员;

(十)主持选举大会,组织选举投票,确认并公布选举结果;

(十一)受理和调查居民有关选举的检举和申诉;

(十二)建立选举工作档案,总结和上报选举工作情况,主持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移交;

(十三)处理选举工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十一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推选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

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由居民选举委员会提请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免职并公布。

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无正当理由两次不参加居民选举委员会会议的,其职务自行终止。

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出现缺额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

第十二条 社区成立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对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三至五人组成,具体名额由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确定。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选举工作法律法规和流程,热心为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公道正派,能正常履职的本社区居民担任。

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的推选与居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同步进行,通过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推选工作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居民委员会主持。街道(乡镇)选举工作指导组对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的成员构成可以提出建议。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成员名单,并报街道(乡镇)选举工作指导组备案。

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开展工作。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有权列席本社区有关居民委员会选举的会议。

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成员被推选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成员出现缺额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

居民选举监督委员会成员的任期从推选产生之日起至新老居民委员会工作移交完成时止。

第三章 参加选举的居民登记

第十三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居民年龄的计算时间,以选举日为准。居民出生日期以居民身份证为准;未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以户口登记为准。

第十四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选举前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

(一)户籍在本社区且在本社区居住的居民;

(二)户籍在本社区、不在本社区居住、本人表示参加本社区选举的居民;

(三)户籍不在本社区、在本社区居住或者从事社区工作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且经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居民或者社区工作者。

户籍在本社区、不在本社区居住的居民,经居民选举委员会告知后,本人表示不参加选举的或者五日内不答复的,不列入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

已在户籍所在地社区、居住地社区或者工作地社区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或者社区工作者,不得再参加其他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第十五条 户代表应当是本社区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根据户籍和实际居住状况,由每户指派一名有选举资格的家庭成员担任。

第十六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选举日的二十日前,在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所在地和楼院门栋公布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采取户代表选举方式的,公布户代表名单。

对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或者户代表名单有异议的,应当自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居民选举委员会申诉,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公布处理结果。

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选举日的五日前发放选举证。采取户代表选举方式的,发放户代表证。

第十七条 居民代表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居民代表会议由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代表组成。居民代表应当占居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自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或者户代表名单公布之日起十日内组织推选居民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

居民代表应当是本社区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其产生方式可以由居民按每三十至五十户推选一人,也可以由各居民小组按分配名额推选。

驻社区单位代表由驻社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推选一人,经居民代表会议同意产生。

居民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总人数应当不少于五十人,一般不超过一百人,具体人数由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确定。

居民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的任期与居民委员会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居民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应当向其推选户、居民小组或者推选单位负责,接受居民或者推选单位监督。

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对居民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登记造册,颁发代表证书,并张榜公布。

第十八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选举日前核实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户代表或者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名单。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户代表或者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名单公布后,因死亡、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等原因不再符合登记条件的,应当从名单中删除。

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户代表或者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名单的变动情况,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

第四章 候选人的产生与宣传

第十九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已登记参加选举;

(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为居民服务;

(三)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一定的文化水平、社会工作技能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第二十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初步候选人,可以采取登记参加本社区选举的居民或者社区工作者个人报名、十人以上联名提名或者社区内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提名等方式产生。个人报名只能报一个职务,居民联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提名候选人人数不得超过各职务的应选名额。每个居民、组织、驻社区单位只有一次报名权或者提名权。

居民选举委员会根据个人报名和提名情况,进行资格审查后,由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

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人数应当分别比应选名额至少多一人。

第二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单由居民选举委员会按职务和得票多少的顺序,在选举日的十日前予以公布。

候选人不愿意参加选举的,应当在候选人名单公布之日起二日内向居民选举委员会提出书面意见。候选人出现缺额的,按照推选时该职务得票多少的顺序依次递补。

第二十二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组织候选人与居民见面,向居民介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候选人应当向居民介绍履职设想,回答居民提问。

候选人在介绍自己时,应当实事求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候选人的竞职演说内容应当事先以书面形式送居民选举委员会备案。

第五章 投票与当选

第二十三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投票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在选举日五日前公布投票的具体时间、地点、投票方式;

(二)准备投票箱、选票和选举结果报告单;

(三)布置选举大会会场和投票站,设立选票发放处、秘密写票处、投票处、代写处;

(四)向居民公布或者说明投票方法和其他选举注意事项;

(五)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投票箱应当符合安全、保密的要求。选票由县级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并加盖本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印章。

第二十四条 投票选举以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选举大会的形式进行。采取居民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方式的,为便于居民投票,可以在小区、楼院设立若干投票站。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方式的,通过选举大会进行选举,不设立投票站。选举时,应当设立秘密写票处。

对老、弱、病、残等无法到现场投票的居民,应当设立流动投票箱,每个流动投票箱由三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其中至少有一名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在流动票箱投票的居民,应当在签名薄上签名。

第二十五条 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应当到现场投票。因故不能到现场投票的,应当自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公布之日起的七日内通过现场办理、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等形式委托本社区有选举权的居民代为投票,同时告知居民选举委员会。居民选举委员会经核查,确认委托有效后办理委托投票手续,在选举日五日前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名单,并发放委托投票证。

每位居民接受的委托不能超过三人,且不得违背委托人意愿。居民的委托投票申请在委托投票名单公布后不得变更或者撤回。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不得接受委托。

采取户代表和居民代表选举方式的,不得办理委托投票。

第二十六条 每一位参加选举的居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参加投票的居民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弃权。

参加投票的居民凭选举证、委托投票证领取选票,独立填写后投入票箱。采取户代表、居民代表选举方式的,参加投票的户代表、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凭户代表证或者居民代表证、驻社区单位代表证领取选票,独立填写后投入票箱。

参加投票的居民因故不能填写选票的,可以委托候选人以外的其他人代写。代写人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愿。

第二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应当一次性投票选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第二十八条 投票结束后,所有投票箱都应当立即加封,并由选举工作人员在选举日当天送至选举大会会场集中。公开开封检票后,由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公开统计票数。计票结束后,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应当在统计结果记录单上签字。

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

第二十九条 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户代表过半数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参加投票,且收回选票数等于或者少于发出选票数的,选举有效;收回选票数多于发出选票数的,选举无效。

每一选票各职位所选人数等于或者少于应选人数的,选票有效;多于应选人数的,选票无效。书写模糊全部无法辨认或者不按规定填写的,选票无效。选票书写模糊部分内容可辨认的,能够辨认的部分有效,无法辨认的部分无效,计入有效票。选举工作人员对选票是否有效存在争议的,应当提交居民选举委员会裁定。无效票、弃权票计入选票总数。

第三十条 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居民、户代表或者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超过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因得票数相同而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场就得票数相同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居民委员会成员之间实行回避制度。选出的居民委员会成员之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只确定职务最高的一人当选;如果职务相同,只确定得票最多的一人当选。

第三十一条 经投票选举,当选人数不足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的,第一次投票未当选的人员得票多的为候选人,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所得票数不得少于已投选票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选人数少于五人的,不足的名额应当在选举日之后的十五日内选出。当选人数已达五人或者五人以上的,可以组成新一届居民委员会,不足名额暂缺,在选举日之后的三个月内选出。主任暂缺的,由当选得票多的副主任暂时主持工作;主任、副主任暂缺的,由当选得票最多的委员暂时主持工作,直到选出主任、副主任为止。

第三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的选举结果由居民选举委员会依据本办法确认是否有效,当场公布,并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新当选的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当场颁发省统一印制的当选证书。

因各种原因造成居民委员会选举无效、需要重新选举的,应当在宣布选举无效之日起三个月内进行。重新选举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 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当选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当选无效。

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妨害居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居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居民有权向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上一届居民委员会应当在新一届居民委员会产生之日向新一届居民委员会移交公章,并于十日内办结办公服务设施、财务账目、资料档案、集体资产、未完工作的移交。移交的项目、数量、重要情况等应当详细记录并存档。移交工作由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监督。逾期不交接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交接或者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环境和物业管理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的负责人及其他成员可以由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也可以由居民从本社区有选举权的居民中推选产生。

第三十六条 新一届居民委员会应当自产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组织召开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从居民中推选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居务监督委员会由三至五人组成,设主任一名。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要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群众公认,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热心为居民服务,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提倡由非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或者党员担任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居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任期与居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第三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人口规模设立若干居民小组,一般以300户左右设立一个居民小组为宜。新一届居民委员会应当自产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组织召开各居民小组会议,推选居民小组组长和楼院门栋长,并向居民公布。

居民小组组长和楼院门栋长的任期与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第六章 辞职、职务自行终止、罢免和补选

第三十八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要求辞去职务,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居民委员会提出,并经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同意辞职要求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告,并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不同意其辞职要求的,该居民委员会成员在六个月内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辞职要求。

未经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居民委员会成员擅自离职的,由其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居民委员会成员连续两次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辞职要求的,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应当接受其辞职。

第三十九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职务自行终止:

(一)死亡的;

(二)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被判处刑罚的;

(四)连续两次民主评议不称职的。

居民委员会成员职务自行终止的,居民委员会应当公告,并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本社区五分之一以上的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联名,可以以书面形式向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罢免居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并说明要求罢免的理由。

第四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罢免建议:

(一)违反法律、法规,不适合继续担任居民委员会成员的;

(二)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后果的;

(三)无正当理由连续一个月以上或者一年内累计达到三十日以上不参加居民委员会工作的。

第四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接到罢免要求书或者罢免建议书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召开居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要求或者罢免建议。居民委员会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方式产生的,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居民委员会在一个月内拒绝召开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进行投票表决。表决情况和罢免结果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被提出罢免要求或者罢免建议的居民委员会成员有权出席会议,进行申辩或者提出书面申辩意见。

罢免居民委员会成员,须有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户代表过半数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参加投票,并须经参加投票的居民、户代表或者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过半数通过。罢免获得通过的,被罢免的居民委员会成员自通过之日起终止职务,十日内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罢免未获得通过的,居民、居民代表(含驻社区单位代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六个月以内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罢免要求或者罢免建议。

第四十三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因辞职、职务自行终止、被罢免等原因离任的,应当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对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及时公布。

第四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因辞职、职务自行终止、被罢免等原因缺额的,应当在三个月以内进行补选。补选工作由居民委员会主持召开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进行。

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户代表过半数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参加投票,补选有效。得票多的候选人当选,但是获得的选票应当超过投票总数的半数。补选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补选结果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补选产生的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到本届居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时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依法处理:

(一)指定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

(二)指定、委派、撤换居民委员会成员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提前或者延期换届选举的;

(四)在选举工作中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其他违反居民委员会选举有关规定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当选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由负责调查的人民政府宣布当选无效;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居民选举委员会不主持工作移交或者上一届居民委员会不办理移交手续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集体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湖北省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归湖北省民政厅所有。

责编:李智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