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生态大县“绿中淘金”
2018-08-24 15:33:55 来源:湖北日报

 

\

图为:大别山主峰迎客松。

\

图为:杨柳湾镇打造万亩“茶叶谷”。

\

图为:游客体验采茶乐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兵 陈世昌 通讯员 吴腾钰 舒智慧

论人口和经济总量,英山在全省、在黄冈都是小县,但论生态资源,英山是不折不扣的大县。

地处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60天左右,空气综合质量进入全省前六——连续三年,英山当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优良生态的另一面,是县域经济规模偏小、发展不够。

如何找准未来发展定位?英山县委认为,绿水青山是英山最大的发展红利,要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的质量水平,围绕传统产业做好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县域经济“绿中淘金”的新路子。

不仅守住绿色,还要让绿意更浓

走进英山,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绿色。山野间、路两旁,一片郁郁葱葱。

虽然早已是全省森林大县,但英山人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丝毫不放松。近3年,全县累计新增森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以每年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加。

“不仅要守住绿色,还要让绿意更浓。”该县林业局副局长陈涛介绍,2015年,根据县人大“一号议案”,英山决定封山育林5年,全面禁止木材商业性采伐,让森林休养生息;加强森林抚育,对十几万亩树种单一的森林进行林相改造,增加混交林、彩色林种植,让英山的森林变得更健康、更美丽、更优质。今年,结合省政府布置的精准灭荒任务,英山再为绿色发展按下加速键。他们坚持灭荒与发展林业产业相结合,大量种植油茶、金银花、木本药材、银杏等经济作物,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未来3年完成精准灭荒39975亩,到2020年,英山将不再有5亩以上的荒地。”陈涛对英山的绿色未来充满信心。

治山不忘治水。白莲河水库跨英山、罗田、浠水三县,是鄂东最大的水库,英山位于上游。为治好这片曾被污染到劣五类水质的湖水,英山人上演了“鱼米之乡不养鱼”的故事。

8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白莲河水库边的英山县方家咀乡。该乡有24个行政村,其中17个是库区村,耕地面积15300亩,水域面积则有20000亩。以往,方家咀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客人来了最常见的招待就是全鱼宴——水库里养的鱼。2013年起,白莲河水库整治工作启动,方家咀乡70座拦库坝、212道网闸和6045口网箱全部拆除。

不能养鱼,部分村民转而养鸡,一时间水库沿岸畜禽养殖场遍布,粪污四溢流进水库。“苍蝇成群地扒在天花板上,一到吃饭的时候,苍蝇直往锅里、碗里掉。”脏乱差的环境,让村民也苦不堪言。

今年,英山县痛下决心,全面整治畜禽污染,挤出5000万元资金补偿养殖户,对白莲河水库周边500米范围内实施禁养。三个月内,方家咀乡拆除了禁养线内的80家养殖场,还白莲河一湖清水。

记者在水库边看到,往日的养鸡场已经平整复绿,新种的芝麻长势正盛。远处的白莲河碧波荡漾。方家咀乡党委书记段水平说,生态环境好了,一些客商纷纷上门洽谈旅游投资项目。

传统产业的高质量“蜕变”

中药材是英山的传统产业,捧回过“中国中药材之乡”的金字招牌。和其他传统农业一样,也曾面临大而不强的窘境。

传统农业产业如何变成优势产业?英山县委书记陈武斌说,坚持农业供给侧改革,从一味追求数量,向质量型转变;向科技要效益,走绿色发展之路。

北京同仁堂湖北公司设在哪里?不在武汉,也不在黄冈市区,而是在英山县的石头咀镇。这里聚集了包括同仁堂、九州通等国内知名药企在内的一批中药材公司,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材大镇”。

8月15日,记者在该镇的吉利中药材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加工销售到台湾的茯苓。总经理余建中说,公司牵手湖北省中医研究院,大幅提升了中药材的育种和种植水平。去年,公司的“英山楚吉牌”茯苓取得了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有了这张“护身符”,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出口已占公司总收入的两成。

作为英山县中药材产业另外一家龙头企业,湖北宏图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邀请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的日本专家开展苍术种植培训,产品畅销日本。依托津村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渠道,宏图公司大力发展苍术、柴胡、当归、栀子、茯苓等药材种植,在县城工业园区打造大别山苍术加工产业园,进一步扩大中药材加工规模,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英山县中药材与茧丝产业办公室主任熊之曦介绍,中药材产业围绕“绿色+道地”特色,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鼓励企业对接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药材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所,组建博士工作站,借脑引智提升科技含量。同时,引进白芨、白前草、七叶一枝花等新品种,探索栀子套种柴胡、瓜蒌套种白芨和黄精种植模式,开展区别化和高效化种植实验,最终实现产量和质量双赢。

“一亩药材十亩田”,好产品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形成聚集效应。截至2018年7月底,该县共培育市场主体323家,联络药材种植户近4万人。摸索创新出“龙头企业、合作社、服务站、种植户”县、乡、村、组四级“金字塔”式产业发展网络,实现了全县11个乡镇2个林场309个村全覆盖。

“健康英山,药材之乡”品牌越叫越响,英山中药材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目前,“英”字牌茯苓精片获国家出口免检产品,“英山苍术”、“英山天麻”、“英山石斛”、“英山桔梗”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

目前,英山中药材种植面积24万亩,年生产药材6万吨,综合系列产值20亿元、利税过亿元。中药材产业成为英山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也成为精准扶贫的支撑产业。

融合发展激活产业新动能

一筐山里的生态菜,催生一个年产值3.4亿元的产业链,带动7个乡镇36个村3万农民创业致富。这是英山神峰山庄演绎的传奇故事。

2013年初,在北京创业多年的闻彬军,回乡创立神峰山庄,立志发展有机农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营销出身的闻彬军独具慧眼,着手打造“农业+旅游”的完整产业链:上游,流转周围农户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下游,将山庄打造成游客们“试吃”的体验地、游客变会员的引流点;同时在武汉、合肥、南昌等地开设实体店76家,为5万多名会员提供新鲜农产品。

神峰山庄围绕“一筐生态菜”,建设旅游度假村、果蔬家庭农场、先秾食品科技园、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环神峰山24公里生态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带及万亩种养基地,成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直营销售店——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企业。

近三年公司产值实现三连增,2015年1.7亿元,2016年2.2亿元,2017年达3.4亿元,2018年目标收入过8亿元。

神峰山庄的成功,在于通过农业与休闲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彻底激活传统农业。

8月14日,记者站在杨柳湾镇烂柴河村的七仙坪观景台上看到,1.9万亩茶园绵延不绝,与远处大别山融为一体。这是英山精心打造的杨柳湾镇“茶叶谷”,流转了周边的烂柴河、河南畈等13个村的万亩茶园。

英山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的优势,打造出茶叶谷文化广场、细屋基旅游观景台、烂柴河村茶叶谷核心区、七仙坪观景台、龙潭河亲水长廊等景观,让游客置身茶园特色农业及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中,赏茶园美景,品茶园文化。

“茶叶谷”声名远扬。每到采茶季,茶叶谷外地游客如织,沿路停满了旅游大巴。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茶叶的销售,更引爆了土特产销售和农家乐。

瞄准茶叶、中药材、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业,突出“互联网+”“旅游+”“生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英山的绿色产业迸发出新活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