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的黑水是如何变清的?——探访通顺河看跨界治理
2018-08-05 11:29:0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胡艺馨 杨柳)

7月27日,省环保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元至6月,通顺河潜江、仙桃、武汉三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今年省里确定的考核指标——四类标准,达标率100%。

全长191公里的通顺河西起潜江市,流经仙桃市,在武汉汇入长江。过去10年间,该河水质长期沦为劣五类,又黑又臭,媒体曝光、群众投诉没有间断过。因为种种原因,通顺河污染治理始终没有起色,被沿线居民称为“治不好的黑水河”,成为我省“长江大保护”的一个隐患。

去年,我省将通顺河列为首批跨界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对象,一年间,通顺河大变样。

黑水是如何变清的?7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通顺河起点出发,一路踏访,探寻究竟。

看上游

  黑色的河水变清了

“废水,主要参数CODcr,参数值28.40,达标;废水,主要参数氨氮,参数值12.37,达标……”

7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通顺河起点——潜江竹根滩镇的泽口闸畔,这里化工企业林立。在潜江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门口,一块LED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实时数据。

这是潜江在全省率先建成的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将园区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近10年来,通顺河饱受污染困扰。随着沿线工业废水排放、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加剧,其水质长期为劣五类,位于上游潜江的一处化工园区备受诟病。

去年,潜江市筹资5亿元对通顺河潜江段实施综合治理,这处近30年历史的化工园区放弃盲目扩张的老路,不仅没有新增一家化工企业,还关闭取缔涉污企业11家,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环保设施陆续建成投用。

潜江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峰说:“从今年数据看,潜江段水质已稳定在三类到四类间,这是10年来最好水平!”

沿起点向东南奔腾15.47公里,通顺河从深江闸流入仙桃境内。中午12时30分,记者来到深江闸。闸前200米处,设有水质监测点,该监测点实时记录着通顺河潜江段面的最终水质数据。监测数据显示,此时通顺河深江闸断面的水质为四类。

“去年以前,河水又黑又臭,现在你看,颜色变绿了,气味也没了。只要动真格,没有办不成的事!”站在河岸边的垂柳下,仙桃深江村党支部书记杨华清感慨地对记者说。

  访中游

  共抓共治拆“心墙”

“多年来,困扰通顺河的污染问题久治难愈,一个重要原因是跨界治理责任不清,三地间各自为政、相互推脱。”仙桃市环保局监察支队队长陈小平坦言。

建于2014年的深江闸,将这一尴尬暴露无遗。

深江闸是连接通顺河潜江、仙桃段的唯一闸口。流入仙桃境内后,通顺河又被分成南干渠(通洲河)和北干渠(通顺河),最终于港洲村进入武汉蔡甸区。

早年,逢上游潜江来水水质变差,仙桃多选择关闸。此时,仙桃另在深江闸外汉江徐鸳泵站引汉江水流入通顺河,满足境内灌溉所需。由于活水变死水,不仅进一步加剧通顺河上游的水质恶化速度,也让三地之间的关系充满“火药味”。

对于潜江来说,深江闸一关,不仅境内水质恶化,也直接影响其支柱产业正常运转,是一条卡住经济命脉的闸;对于仙桃来说,上游水质难以改善,直接影响沿线乡镇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武汉则抱怨要为上游污染埋单,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是多次逆流而上展开调查……

污染问题,如滚雪球自上游一路传到下游。但一谈到治理,责任又被推回上游——争议指责中,这道由本位主义构筑的“心墙”却越来越厚。

“上下游齐心协力,共抓共治是唯一出路。”陈小平说。

去年来,由省政府牵头,启动通顺河跨界水污染防治。通顺河全面实施河长制,由省政府领导任河长。省里启动联席会制度,定期召集三地政府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并开启包括闸段调度、水质调度等一系列联动机制。

为明确责任,省里在各断面建了水质监测点,每天公布各断面水质情况。“谁污染,谁负责,再也不是一笔糊涂账。”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境内水质达标排放,仙桃市已关停沿线近1400家养殖场,仅去年就关停386家。17个乡镇于今年投运生活污水厂。

  问下游

  期盼启动跨界河流生态补偿

7月23日13时许,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港洲村的水质监测点数据显示,通顺河仙桃来水水质为四类。

“今年来,没有再出现劣五类来水的情况。”蔡甸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总工程师杨振说。

站在港洲村曲口大桥远眺,通顺河水在蔡甸境内放缓脚步,经沿途沉淀净化,这里的水体变得更为清澈。

作为武汉中法生态城的所在地,蔡甸区不仅是武汉“后花园”,也是通顺河实现清水入江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蔡甸为通顺河治理,关停了308家大小养殖场、拆除围网3.2万亩、为10个集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通顺河沿岸,他们没有引进一家工业企业。

早年,蔡甸投入大量资金为通顺河拉起生态屏障,但依旧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通顺河水质变差趋势。区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钟华说:“上游来水就是劣五类,但按省里以前对我们提出的功能区划分要求,入江水质要达到三类,这根本不可能。”

如今,随着上下游城市共同治理,钟华看到了通顺河变清变美的希望。她说,今年开始,通顺河入境水质多在四类,若算上河流在蔡甸境内经历一轮自然净化后,水质最好时可以达到三类。

“现在责任更明确、体制机制问题也得到解决,建议尽快启动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试点,进一步调动各地的积极性。”她说,蔡甸区于去年获得36万元空气生态补偿,以肯定他们为全省空气质量改善而作的贡献,这一做法也同样能在通顺河上推广。

“今后,污染者就要为治理者埋单。”钟华告诉记者,按目前修复情况测算,通顺河全线有望于2022年前实现全面恢复为三类水质的目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