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厚植优势
500亿元构筑大交通
依托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孝感做好汉孝融合、军民融合、农旅养融合“三大融合”文章,培植孝感新优势。
汉孝融合。全力推进汉孝两地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五个同标准对接”。目前,正在按照“规划同图、建设同步”的标准,打通、改造、提升孝感市与武汉市20多个交通接口,实施总投资500亿元的18个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汉孝交通一体化。在临空经济区北区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汉孝产业园区,承接武汉产业转移。
军民融合。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完善三江航天产业园、航天重工装备产业园、汉光科技产业园、华中光电产业园,建设大悟武船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千亿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农旅养融合。打破区域界限,构建“一廊三轴一核三片区”的空间布局,即汉江水乡旅游黄金走廊,孝汉豫生态文化产业联动发展轴、孝感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轴、孝汉宜休闲度假产业联动发展轴,现代农业创意核,红山绿谷乡村休闲片区、古意山水文化体验片区、水乡田园生态养生片区;发展26个示范项目、51个核心项目、107个支撑项目、62个特色镇村,形成花海、果香、林密、山幽、水秀的武汉城市圈共享大花园、农旅养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打造华中地区生态康养型旅游目的地和中华孝文化旅游名城。
推进农旅养融合,孝感重点从交通设施配套入手,推进6条高速公路(硚孝高速、武大高速、孝汉应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南段、武汉城市圈环线北段、武天高速)建设,加快与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别山片区的互联互通、景区对接;新建11条旅游公路,打通乡与乡、县与县之间断头路,改造提升11条农旅融合示范线路,形成全市旅游景点一线串珠、线线串珠、线线贯通的大旅游、大交通格局。
项目为王,夯实基础
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7个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孝感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以“两资一促”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强化招商引资、立项争资,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和投资,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精准务实招商年、立项争资攻坚年活动,推动项目增量提质。
高位推进。“四大家”领导牵头38个重点专项(其中市长领衔主抓“两资一促”),同时分工负责6个招商团队,明确全市年度引资1500亿元硬任务,与评先评优和提职晋级挂钩。“五化”管理。将484个重点项目纳入“五化”管理,即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将责任落实到领导、到个人、到单位、到内容、到时间节点,确保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秘书服务。全面推行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先建后验”改革,全程秘书式服务,对每一个引进企业和项目,由秘书全程代办各种手续,做到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8.5个工作日。
今年1月至5月,孝感新开工投资过亿元项目142个,同比翻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4%;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7个,谈成百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721亿元的省交投临空智慧产业新城、300亿元的保利凤凰旅游区、420亿元的华夏幸福产业新城、120亿元的宜华生态康养城、100亿元的汉川中辉古镇、100亿元的东方卢浮宫国际文化产业园。
补齐短板 协调发展
前5月技改投资增幅居全省第四
补发展短板。孝感选派5499名驻村干部,组建1604支工作队,为全市57534户贫困户制订“一户一策”规划,实现对所有存量贫困户的全覆盖。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00多个,带动1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197户,存量危房改造5226户,年内完成全市剩余5381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018年全市拟统筹整合资金73亿元,在贫困地区全力推进“十通十有”项目。孝感精准扶贫工作由过去全省末位,上升到四个等级中的第二等级,位列综合评价较好的9个市州首位。
补生态短板。围绕构建武汉北生态屏障,总投资8.5亿元的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正有序推进;全市8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其中54个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推进厕所革命,改建34万多户农户无害化厕所、新建和改建公厕3504座;加强府河、老澴河等断面水质源头治理,省政府督办的32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加强澴东“三湖”水体修复、城区截污和黑臭水体治理,总投资133亿元的老澴河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
补产业短板。孝感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滚动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入库项目219个,总投资473亿元。今年1月至5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幅55%,高于全省2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全力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今年,三江集团与青岛澳柯玛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澳柯玛3年内在孝投资生产新能源物流车达到3万辆,全市力争3年至5年内形成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使汽车整车及配套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责编:宋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