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讯(记者郭静 王妍 凌姝)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要盯着那些代表来签名、来联署,如果没有达到30名,你到10日中午12点钟没交,这个立法的议案就不受理……”北京,国谊宾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驻地。周洪宇正在向工作人员交待找代表寻求联名签署议案的事。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开始行动?别看这个时间很长,其实真正的有效时间就只有5天。”六十岁的周洪宇,2003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已任四届。过去十五年,这位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共提交议案、建议三百多件,平均每年二十件左右,其中七成被采纳。全国城乡中小学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免费,建立全国安全校车工程,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将公立中小学教师纳入独立公务员体系……他的很多议案、建议都已成为中国的现实。
在很多人眼里,这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位富有经验、履职卓有成效的人大代表。2008年第一次任期结束,他就出版了两本书,一本叫《怎样做人大代表》,一本叫《怎样写人大议案》,这两本书已成为很多新代表的“教科书”。有人说,这位研究教育史出身的学者,是在用他研究教育史的严谨治学态度研究如何当好代表。
周洪宇说:“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它内在规律的。如果我找到了做这件事情的规律,比如做代表的规律,要好学、要勤奋、要善于向他人取经,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如果这些东西我掌握了,就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成效。所以聪明的人是善于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人。我认为做代表也应该这样。”
1958年出生的周洪宇,18岁下乡当知青,好在很快恢复高考,1978年,他考入当时的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执教,从硕士读到博士,从助教到博导。尽管从2001年开始进入政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他描述自己平时的生活,“除了看书,就是写书”,生活节奏还保持当年在学校的状态。
激情,勇气,执着,理性,智慧——这是周洪宇回顾自己人大代表经历时最常提到的十个字。围绕这十个字,他曾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题目就是《人大代表的十字经》。
记者:代表都是希望自己的履职能够有效果,所以有些代表在考虑自己今年要提什么样的建议,参与哪些方面问题的时候,可能是揣摩着提,这个事今年可能能办,有人在办,那我就提。
周洪宇:对,你说得没错。这个不是我心目当中认为最好的代表。你不要天天去揣摩谁的想法,你不是靠揣摩谁的意图去履职。但是客观说,你只要促成了某一个事,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他,总比完全不发言、不作为的人要好,对不对?
记者:看来您最不喜欢的是“哑巴代表”?
周洪宇:我不太喜欢当“哑巴代表”“挂名代表”。因为“哑巴代表”“挂名代表”到这里来干什么呢?一位人大代表后面站的是68万选民。人家选你,你就有这个责任去发言,去建言。
记者:您刚才谈到您背后的选民,那代表是该突破自己的地域、职业,站在全国去思考问题,还是应该立足本阶层、本领域或者是本地域的利益,提出部分选民的呼声?
周洪宇:我认为这个不冲突,或者说有时候会有冲突,有时候没有冲突。有些建议,比如义务教育免费的建议是全国性的,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对地方是不是有好处?我们既要代表地方选民的利益,比如湖北团,当然要为湖北说话,还要站在中央的角度说话。所以我们尽量去寻找这种结合点,提的建议既能够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又能够对湖北有利。
记者:您本身是一位大学教授,这些年逐渐转型,开始担任人大代表,行政官员,现在是立法官员,在人大工作。有人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就该“为学术而学术”,不要参与社会事务。您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国更需要知识分子发挥何种作用?
周洪宇:知识分子应该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判断,不能趋炎附势。但是不能把这个观点绝对化。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既要有批判性又要有建设性的人。不能仅仅认为只有批判性就是知识分子,这实际上是对知识分子的曲解。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既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人,又要有一批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学识去实践的人。但是,这样一种观点也有它的好处,提醒从政的知识分子在任何时候一定要凭良知说话,要有自己的坚持,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要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就是我从政的一个标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所占有的位置、所具有的分量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盛世。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大时代、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给无数知识分子都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去认识到这样一个时代给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