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满达
与57户贫困户签订合作经营协议,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每卖出100元黄牛肉,就汇入扶贫专项基金1元,用于当地扶贫工作。位于红安县八里湾镇刘明秋村的黄牛养殖基地,投产将近一年,眼下到了销售旺季。昨日,该村农户称,由于基地刚刚起步,希望楚天都市报《帮到底》栏目“广告”一下,帮这产自山沟沟里的优质黄牛肉打开销路。
基地投产近一年 两百头牛可出栏
八里湾镇位于红安县南端,刘明秋村是该镇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过去,这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被列为2016年计划脱贫的两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2015年5月,当地企业家在刘明秋村投资建设金碧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面积上千亩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去年2月,该公司第二个投资项目——黄牛养殖基地开建。政府拨款建设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养牛大棚,公司租用场地,先后引进500余头优质黄牛进行养殖。
作为精准扶贫项目,黄牛养殖基地与当地57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经营协议,每户认养5头黄牛。这些黄牛由基地统一喂养、管理,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保底分红3000元。
到上月底,该基地已有200余头黄牛可以出栏。正好春节临近,到了黄牛肉销售旺季,基地陆续接到订单,工人们开始宰杀黄牛,将新鲜黄牛肉送到客户手中。
刘明秋村农户钟三明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这里的黄牛肉品质上佳,但由于养殖基地刚刚起步,名气不响,销路没有完全打开,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刘明秋村的黄牛肉。
前期销售靠口碑 现宰现供保新鲜
刘明秋村黄牛养殖基地的牛肉,真的让人放心吗?昨日下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该村一探究竟。
养殖基地位于一座山谷中,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这里通往村里的主干道。5间养牛大棚整齐排列,里面圈养着数百头黄牛。大棚旁边,还建有饲料仓库和宰杀车间。
金碧园公司销售经理王琳介绍,春、夏两季,该基地会对黄牛进行散养,白天放到山头,晚上再牵回基地。野草不够吃的时候,工人会在固定地点投放秸秆等青饲料。入冬后,为避免黄牛挨冻,基地才进行圈养,每天早晚各喂食一次,饲料有酒糟等粗料和玉米等精料。“我们都是用纯天然饲料喂养,不用合成饲料,也没有任何添加剂。”王琳说。
在宰杀车间,穿着蓝色连体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切分牛肉,用塑料袋装好,再称重装箱。其他工人将一箱箱牛肉搬进车间外的面包车中,准备送到客户手中。
“自己喂养、自己宰杀,整个过程都很靠谱。”王琳说,该基地头天接到订单后,第二天就会根据供货量宰杀黄牛。分割好的牛肉先挂在宰杀车间排酸,之后放入冷藏间等待发货。这种供货模式省去了中间环节,不仅能保证牛肉新鲜、放心,价格也更实惠。
车间的墙上贴着一张价目表,标明了不同部位牛肉的价格:里脊、腱子肉45元/斤,牛霖40元/斤,牛腩38元/斤……几位前来购买牛肉的村民说,这里价格公道,更关键的是现宰现卖,品质有保障,吃得很放心。
王琳介绍,客户可以直接来基地购买新鲜牛肉,也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订购。通过口口相传,该基地已经发展了一批固定客户,目前正在努力拓展新客户。比如上个月,金碧园公司与湖北机场集团签订了订单式销售协议,并在湖北工业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地设立了订购点。
村民家门口就业 期盼日子更红火
“我们每卖出100元的牛肉,就有1元汇入扶贫专项基金。”王琳介绍,这部分基金由民政部门代管,主要用于刘明秋村的扶贫建设。另外,黄牛养殖基地为20多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每名村民每月可赚1800元至2000元。
54岁的钟三明养了近30年黄牛,基地成立后,他通过养殖技术入股。“现在我养的牛多了,比以前忙得多,但收入也高了。”他兴奋地对记者说。
该村贫困户钟双祥说,他和养殖基地签订了认养5头牛的协议,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平时还可以到基地打零工赚点钱,加上承包鱼塘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刘明秋村党支部书记钟万山介绍,上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黄牛养殖基地这一精准扶贫项目,不仅投入资金建设了牛棚,还改善了村里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养殖基地每年也会向村里支付租金,用于该村的救灾、扶贫等工作。另外,贫困户认养黄牛后,政府按每头牛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每户可领到1万元入股养殖基地,基地后期会将这笔钱返还给贫困户。
王琳介绍,去年受洪灾影响,公司的小龙虾项目损失很大。黄牛养殖基地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借助楚天都市报的影响力,打响名气,扩大经营,帮助更多农户脱贫致富。客户如需订购牛肉,可致电18696106762。
主持人:张皓
手机:18907132036
邮箱:3320086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