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购买新房,就接到装修公司的营销电话;孩子刚出生,就接到婴幼产品的推销电话……除了“防不胜防”的电话营销给生活“添堵”,更有甚者,我们“被曝光”的个人信息,沦为电信诈骗的源头资源。
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近日,当阳警方侦破一起部督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揭开了个人信息买卖的黑幕——“黑客”侵入网站服务器盗取公民个人信息,以几毛至5元每条的价格卖给下线,然后再层层转卖,获取非法暴利,有的团伙甚至一天就赚取8万多元的“纯利润”。该团伙涉嫌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逾6亿条,非法获利逾千万元。警方通过4个多月的侦查,抓获11名犯罪嫌疑人,冻结涉案资金400余万元。
网购个人信息
电话推荐股票
一起普通的电话报警,揭开这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的冰山一角。
2016年5月16日,当阳市公安局玉阳派出所接到市民举报称:租住在玉阳辖区某单位院内的年轻女子田某疑似在家从事诈骗活动。
民警立即赶到田某家进行检查,发现田某家中雇用了三名年轻女子,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全国各地的股民,进行信息咨询业务。经过初步询问,田某交代其自2015年9月至案发,多次在互联网上通过QQ联系涂某、吴某等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人,利用银行卡、支付宝转账,每次以300元至7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总计购买约93000条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向这些人群打电话推荐股票,非法获利万余元。田某的行为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当阳警方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积极开展工作。
11名成员落网
利益链被捣毁
通过田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交易记录,警方发现,田某不过是最底层的犯罪嫌疑人,其众多上线——四川成都籍男子涂某和贵州籍男子吴某等人也一一暴露。顺藤摸瓜,专班民警通过4个多月的摸排、侦查工作,辗转5省市,先后在当阳城区、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福建福州、浙江杭州、上海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共计11名。2016年10月下旬,随着最后一名团伙成员落网,这个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被捣毁。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案揪出一名“黑客”林某,抓获一名身负特大电信诈骗案的逃犯李某。扣押一大批涉案手机、笔记本电脑、U盘、电脑硬盘、银行卡等,警方初步查明田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高达1000余万元,依法冻结涉案资金450余万元并查扣两台涉案车辆,从犯罪嫌疑人涉案电子产品中提取非法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高达6亿多条。
“黑客”入侵网站
导出公民信息转卖
团伙成员阿金,曾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
32岁的阿金是福建人。2014年10月下旬至当年年底,阿金伙同他人,以“帮助炒股”为由,先后骗取多名受害者50余万元。案发后,其8名团伙成员先后落网判刑,而阿金却潜逃,他并未就此罢手。2015年年初,阿金通过QQ结识浙江籍男子林某,聊天中得知林某是计算机高手。阿金希望林某获取某网站的管理权限,将公民个人信息导出,并以1元1条信息的价格出售给他。两人当即一拍即合,林某趁凌晨网站管理员下班之机,利用木马程序侵入网站,导出该网站的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卖给阿金。林某几乎每天都会“出手”,不断窃取“新鲜资源”转卖,阿金转账给林某,两人长期合作。
阿金与女友肖某二人再加价出售给“二级代理商”杨某与“商家”李某,杨某加价再转手出售;杨某与其徒弟涂某二人,又从吴某等四人犯罪团伙手中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加价转手出售给“商家”田某,田某通过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中获利。
警方初步查明,该团伙成员自2014年7月至案发,涉嫌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逾6亿条,非法获利逾千万元。目前,11人已被刑事拘留,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犯罪成本低廉
网上形成产业链
现如今步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背后所蕴含的利益逐渐成为触发犯罪的诱惑,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信息的传递、复制变得轻而易举,给一些不法分子侵犯个人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办案民警分析,非法买卖公民信息之所以猖獗,主要有几个原因,其一、犯罪低成本高回报,联系通道便捷。嫌疑人均可在网上寻找“上、下家”进行交易,每条信息价格从几分到几元不等,薄利多销,有的团伙一天都能赚取8万元的“纯利润”;此外,该案呈“链条式”,在网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嫌疑人有的相互交换信息,有的相互买卖信息,有的直接盗取信息,上下线人员遍布全国几乎所有省市,同一数据可以卖给不同的下线。从该案看,嫌疑人非法买卖、盗取了通信部门、银行、证券公司等多种数据,非法买卖的公民信息详细,除了包括基本的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甚至还涵盖教育培训、低保、医疗等多种信息。(本文当事人系化姓化名)
延伸阅读
生活中这些小细节,切莫大意!
记者采访办案民警了解到,入住宾馆、买房买车、甚至匿名WIFI都在不断地搜集个人信息。信息外泄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但却是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我们或者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伤害,平白添堵。作为个人来说,生活中我们只要多注意,可以最大可能规避个人信息泄露。
1、不随意填写问卷。在网上、街头,甚至是学校的自习教室,都可能遇到有人以各种借口请你填写问卷。此时不要随意地填写问卷,更不能在问卷上填写个人重要的信息。
2、不贪占小便宜。在网上或者是街头,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留下联系方式等信息,就会获得免费赠送的小礼品。此时你泄露的是个人的信息,但是得到的是并不实用,甚至是根本没用的小物件,占了小便宜吃大亏。
3、快递单据不随意丢弃。快递单据上一般都会记录着你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如果将快递单据随手丢弃,会在不经意间泄露自己的很多信息。
4、车票机票正确处理。目前火车票和飞机票都是实名制购票,在票面上留有自己的姓名和部分身份证号等信息。因此在乘车出站之后绝对不能随意将票据丢弃,可能一出站就被非法分子收走。
5、不随意留下自己联系方式。
6、打印店打印后立刻删除打印信息。在打印店打印,有人喜欢将U盘的文件拷到打印店电脑桌面上,而打印后又往往忘记删除。在这种情况下,打印一般的文件还好,如果打印的是个人简历,那么难免会泄露个人的信息。
7、电脑安装防火墙。在上网前,最好打开防火墙。如此可以给自己的电脑穿上一件防护衣,避免外来的攻击,减少通过网络泄露自己信息的概率。
8、正规网站上网、购物。查看消息或者浏览视频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不然尽管安装了杀毒软件,但是也不能保证电脑不会感染病毒。尤其是购物的时候,会涉及网上支付,使用正规有保障的网站,安全系数会更高。
9、不随意接收或者打开陌生的邮件。打开邮箱,看到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千万不能轻易打开。尤其是看到中奖或者是奖品认领等带有相关链接的邮件时,更要万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