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民俗扎香包
包粽子
荆楚网消息佩戴编制艾叶花环、包粽子、艾叶煮水洗澡、制作虎头鞋、扎香包、涂抹雄黄酒……每年的端午时节,秭归人过端午不可或缺的民俗,总会吸引众多的游人前来观赏体验。
6月8日,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秭归开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体验包粽子、扎香包,感受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在端午习俗馆、非遗传承馆、端午文化馆、食品馆和针织绣艺馆等地,参观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来自江苏的李艳是第一次来到秭归,“精致的香包、小巧的粽子,还有很多木质的面具,感觉特别有意思。”李艳一边擦汗一边高兴地说,“种类太丰富了,让人看花了眼。”
“还是小时候包过粽子,后来一直都是买的。”在习俗展览馆内,来自荆州的游客赵菲林洗净双手,正在仔细地包粽子。“再次自己亲手包粽子,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粽子吃起来肯定也味道更美。”
秭归人过端午,粽子是少不得的食品。每年的端午临近,屈乡的人们都要全家动员,花大心思包粽子。与众不同的是,秭归的粽子,一定要包得有棱有角,还要在中间放一颗红枣。有棱有角,象征屈原刚正不阿的品质,红枣则寓含着屈子一片丹心、忠贞爱国,表达着乡亲们对屈原的火热之心。
在秭归,端午节这天,要挂艾蒿和菖蒲,用煮好的艾叶水给小孩子洗澡,也是历代传下来的习俗。艾蒿是一种香草,它的味道可以祛除病毒,用艾叶水给小孩洗澡,可预防有病邪侵染小孩身体,也能起到止痒的效果。
喝雄黄酒是屈原故里秭归人独有的习俗,相关屈学专家介绍,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引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子的耳、鼻、额头等部位,希望小孩子不受蛇虫的伤害。至今,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近年来,秭归县不断加强屈原文化、民俗文化研究,在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民间文学《屈原传说》等九大门类40多项入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众多的文化遗产,折射了端午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挂艾叶
制作龙舟
精致的香包
秭归民俗文化介绍
作者:王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