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盲校,有一群默默无闻的老师,他们不仅教授课本知识,还会带孩子们学习定向行走、做饭以及就业技能,为视障儿童黑暗的世界带去光明。
39岁的庄岩是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也是一名美术手工课老师。上课时,庄岩会先让孩子们用手触摸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再用黏土、积木、绘画,还原物体原本的模样。“他们虽然看不见,却对颜色很敏感,会用不同物体的触感,来区分颜色,比如叶子的触感,就是绿色。”庄岩说。
5月18日,庄岩在为学生朗读故事。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对庄岩来说,教学最难的在于打开视障儿童的“心窗”。小冯是一名多重障碍儿童。刚进校时,小冯会不自觉地拖拽桌子,发出声响。庄岩想了个办法,让他每天默背圆周率和古诗,慢慢提高专注力。课余时间,庄岩就带着小冯在操场上、走廊里,练习独立行走,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刚开始,小冯连怎么拧动门把,推开教室门都不会。”庄岩说,中午别人在午休,她就带着小冯在走廊里练习。小冯像刚学走步的幼儿,步履蹒跚地走在前面,庄岩就紧跟在后面。有时走不好,或反复拧不开门,小冯会忍不住哭起来。庄岩总会鼓励他:“你没问题的,再来一次。”
与庄岩不同,李春利教会视障儿童的是一技之长。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李春利,通过专业的教学,让学生用手触摸,就能明确患者哪里不舒服,然后再进行按摩治疗。多年来,李春利教授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顺利就业,不少人还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有人说,命运为视障儿童关了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一扇窗。我们就像是站在窗外的人,不断轻声呼唤着他们,引导他们打开‘心窗’,学会向阳生长。”李春利说。
近年来,沈阳市盲校的课程不断丰富,陆续开设了音乐、美术等课程,让视障儿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六年级一班的依一8岁时第一次在盲校接触到钢琴,琴键间尖锐刺耳的摩擦声,震得她哇哇大哭。在老师指导下,依一慢慢克服恐惧,一点点爱上了钢琴。
5月19日早上,学生在进行口风琴演奏练习。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看不见琴键,依一就把黑白键理解为高矮键,靠肌肉记忆掌握音阶。背不下琴谱,她就下笨功夫,十遍不行就二十遍。黑暗中,她一点点探寻音乐的光。
依一说,自己虽然看不见,但盲校通过音乐,让她感受到了世界的缤纷。《南去的火车》是绿皮火车的走走停停,每一站都有各自的风景;《土耳其进行曲》是穿过一片绿荫,感受每一缕晨曦……“以后,我想成为一名盲人演奏家,鼓励更多的盲人站上更大的舞台。”(记者武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