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023第五届“翱翔贵州”滑翔伞比赛暨贵阳首届“飞阅十里画廊”全国滑翔伞公开赛在贵阳市开阳县举行,来自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地共56名滑翔伞运动员参赛。
依托秀美的自然山水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热潮不退,山地旅游“红利”巨大,诸如滑翔伞、登山、越野、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比赛层出不穷,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积极参与其中,旅游消费持续增加,让贵州山地旅游名片越擦越亮。
突出山地特色,做足山地文章。近年来,贵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山地旅游“势能”叠加释放,实现旅游规模从中等省份向大省的转变,持续做强“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品牌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贵州分享山地旅游的精彩与美丽。
顺势而为 立足特色资源
3月23日,马蜂窝发布2023年春季“旅行蜂向标”,数据显示3月以来“春游”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在马蜂窝站内涨幅高达16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驰名中外的“贵安万亩樱花园”,以及与赏花结合的山地户外玩法,带领贵阳登上春季热度涨幅前十的目的地城市行列。
“我在贵州读的大学,去过铜仁梵净山、兴义万峰林、毕节韭菜坪……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大山带给我的震撼,体会到什么是山之奇、山之美。”来自河南的大四学生李程宇说。
因山而名、因山而美、因山而特,贵州这座山的王国,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的美誉。各种奇峰、异谷、溶洞、湿地、温泉遍布全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无数雄奇秀美的景色。同时,贵州生态气候舒适、人文气息浓厚、综合交通便利,为发展山地旅游创造了绝佳条件。
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举办,山地旅游方兴未艾之际,贵州顺势而为提出“建设山地旅游大省”和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吹响发展山地旅游的号角。
2017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贵州兴义市成立,并随之发布《旅游步道等级划分》《溶洞旅游服务规范》等10个山地旅游标准,推动贵州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驶上快车道。
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铜仁举办。在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环节中,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首次提出“山地温泉康养”概念,共议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格局。
如今,山地旅游几乎覆盖贵州全域旅游版图。各市州立足特色资源,大力探索“山地旅游+”,贵阳和安顺打造“山地旅游+集散地+避暑度假”旅游功能区,黔西南主攻“户外运动+度假康养”旅游功能区,毕节则向“山地旅游+度假康养”旅游功能区发力,使贵州山地旅游品质效益进一步提升。
借势而攀 发展多元业态
时至今日,开门见山的贵州人,无论是语言歌舞、节庆习俗,还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都浸润着独特的山地文化。
为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贵州借势而进,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开发山地骑行、山地越野、攀岩滑翔等与山地密切相关的体育旅游业态,并通过连续举办各类山地体育赛事,打造体验运动品牌,吸引众多体育爱好者参与,走出了一条“山地旅游+户外运动”融合发展的新路。
“贵州旅游从未离开过大山的母体,文化旅游要素满载着山地基因,‘路桥隧’架起的新交通催生出绝佳山地旅游资源,‘旅游+多产业’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延展性。”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傅迎春说,贵州的山地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积蓄了巨大潜力。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更让贵州全年330天以上都可以进行户外运动,发展前景备受市场青睐。在六盘水牂牁江,身穿滑翔伞装备,纵身跃下落差1255米的峭壁;在安顺紫云格凸河,变身徒手攀岩的“蜘蛛人”;在铜仁梵净山攀铁索而上,感受登山的魅力……精彩纷呈的体验项目,更让山地魅力丰富多样。
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含欣介绍,目前,贵州全省已建成生态体育公园104个、汽车露营基地100个;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95项(次),全省累计评选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06条,涵盖洞穴探险、酷玩森林、水上运动、路跑健身、山地骑行等特色业态,成为众多山地旅游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此外,在个性化旅游体验时代,山地也凭借其景观美学形态、科考研究价值、康养生态环境及深厚人文沉淀,通过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为文旅融合给予支持,造就了悠久的地域文化、多彩的风土习俗和健康的游览体验。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精致露营、房车生活、民宿体验等山系生活成为越来越多群体向往的旅行、社交方式,加之户外采摘、温泉养生、非遗体验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的开展,亦是游客爱上贵州山地生活的惬意理由。
乘势而上 勇开行业新局
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支持贵州“加快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其中,文件还提到要“提升‘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
政策助力下,贵州旅游发展乘势而上,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新路,推动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2011年以来,贵州接待旅游总人数从1.7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6.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429.48亿元增长到6642.16亿元,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2011年前,贵州旅游奋力追赶,依然只处于全国中游。2012年的‘国发2号文件’,东风送暖,将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作为贵州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贵州旅游业地位得到全面提升;明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针对性很强的重大举措,全方位优化了旅游业发展的条件,才有了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贵州旅游协会副会长、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原院长张晓松说。
《中国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1)》指出,人们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山地旅游也由小众转向大众普及发展。贵州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成为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绝佳载体之一。目前,全省已成功举办“多彩贵州”“奔跑贵州”“翱翔贵州”等众多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其中,世界最高蹦极——坝陵河大桥蹦极、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国汽车拉力赛、瓮安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翱翔贵州”国际滑翔伞赛等已享誉海内外。
积极探索发展山地旅游产业,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贵州将山地资源禀赋与各类生态资源相结合,形成“山地旅游+”的新模式,精深化开发,精细化运营,全面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不断促进旅游产业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记者 陈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