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社交打卡”化为自律习惯
2018-09-07 11:03:00 来源: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9月7日报道,从外语学习到减肥瘦身,从早起出勤到作业习题,当前,不少人习惯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打卡”,内容也覆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社交打卡”,能不能化为自律的习惯,促成成长和进步?本期微议录,我们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聊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 者
  有热爱才能不断前进
  有人说,梦想与现实之间只差一个奋斗的距离。树目标易,坚持攀登难。倘若盯着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摘取胜利果实,固然可喜。怕就怕目标天天有,行动迟迟不落地,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理想止步于“三分钟热情”。
  独行快,众行远。其实,“社交打卡”是一种社群化成长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圈子,认识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人,借助他人的赞赏与督促,一群人相互鼓气、相互监督,就容易引燃个体内心奋斗的激情,进而生成执行力、节奏感、成就感与归属感,促使自己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是线上打卡组团他律,还是凭一己之力笃定前行,追梦的路上发自内心的热爱,百折不改其志、千苦不退其愿的意念才是关键。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才有持续不断的动力;拥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克服散漫慵懒,绝不会半途而废。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律还是他律,都是个人实现既定目标的前进姿态。
  ——@徐卫清
  学会享受奋斗过程
  曾经购买过两种“自律”课程:一是互添好友,对方时时监督少食多动;一是进入“健身微信群”,教练在群内推送训练项目,群友们每日打卡。两种类型的课程,最终均以半途而废告终。雇来的“监护人”只能监护我的“线上”状态,无法管住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社交打卡来“自律”,比不了精神思想上真正的自律。为心向往之的目标定一张时间表、规划一份路线图,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才是成长的迷人之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条件、外在环境的变化,有步骤、分阶段完成,才能成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实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必先寻求结果,而要学会享受奋斗的过程。制定目标需要干劲满满,奔向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也要泰然处之,及时调整好心态。当回过头来看这段“漫长的旅程”,那种追梦的感觉是一生无法忘却的宝贵财富,也将敦促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阎 语
  善用他律助力成长
  很多年轻人花钱购买的“读书打卡”“早起社群”等产品,看似游戏,实则反映了一种成长需求。用好了,对生活和学习应该有所裨益。
  自律当然要靠自身的内在动力,但自我约束的能力并非天生,需要不断的调试、磨炼、巩固、提升。每个人的理想有远近,目标有长短,积累有不同,成长方式肯定也不一样。很多成功的典范,都经过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尤其对年轻人来说,与其板着脸说教,不如结合流行的手段“寓教于乐”,打开完善和提高自我管理的新体验。
  古有“头悬梁、锥刺股”。自律的强化需要外力的辅助,但也需要有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决心。事实上,正是许多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在一点一滴地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看书是一种个人习惯,但很多人却会花钱“听一段”提升体验;又比如在一次次早起打卡中,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本质上说,打卡也好,付费也罢,都是辅助手段,善用这些方式为成长助力,何乐而不为?
  ——@刘大潮
  【编辑:叶圣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