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从清漂船到中山杉 多管齐下护这一江清水
2018-07-31 17:27:00 来源: 新蓝网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30日讯(记者 余丽燕)7月28日晚,记者跟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登上了长江上的一艘客轮,开启了乘船沿江而下的采访之旅。一夜行船后,于次日一早抵达万州。

  客轮驶离重庆朝天门码头

万州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处三峡库区腹心,区位独特,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城市。从江面上看去,来回穿梭的货轮、客轮中间,夹杂了几艘蓝色的船,不时地清理着江面上载浮载沉的各种垃圾。

  江面飘浮物

全自动化清漂船 一年清理3万吨江面垃圾

“这是我们最新的全机械化清漂船。”重庆市万州区环卫处副主任陈渝告诉记者,“万州区上接忠县,下接云阳,区域内的长江干流长达80.3公里,有25条支流。库区江面的大量漂浮物包括树枝残叶、建筑废料、农业垃圾、塑料泡沫等等。成吨的漂浮物顺水而下,若不及时清理,不但会引发污染还将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通行。”

  清漂工人 刘波

今年29岁的刘波是万州区的一位清漂工人,从事清漂工作将近5年。之所以从事这份工作,用刘波的话说是“始终放不下家乡的这片碧水蓝天。”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刘波从小在长江的支流边长大,在外求学工作,他的心里始终惦记家乡的那一片江水。2014年的一次机会,刘波成了一名清漂工人,清漂工作的苦,可想而知。“一开始还是人工打捞船,第一年的冬天我专门买了秋裤穿上,太冷了。夏天甲板上都能煎鸡蛋了。”目前正值汛期,万州江面上的飘浮物增多,这也是清漂工人最忙碌的时。每天刘波和同事都要工作到晚上六七点钟,看着江面因为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而变得干净,刘波说自己再累也值得了。

  机械化专业清漂船在江面作业

科技的进步,也让刘波和同事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记者在现场看到,青蓝色的履带式机械化专业清漂船通过履带滚动循环作业进行清漂,如同在江面上“扫地”。垃圾一旦被“扫”进履带内,便会顺着履带滚动到船舱的垃圾堆放区。随后小型清漂船和大型清漂船在江面有一个“交接仪式”,清理上来的垃圾由大船运到岸进行处理。据介绍,清漂船配有自动清漂网兜、机械履带以及液压驱动的高性能发动机,具有清漂船动力强、清理范围广等优势,已逐步成为长江主航道上的“清漂主力军”。

  小型清漂船和大型清漂船进行江面“垃圾交接”

陈渝告诉记者,目前万州区共有17艘船只用于清漂作业,包括4艘全自动机械化清漂船和部分半机械化清漂船、人工打捞船。一年可清理水域及消落带垃圾和漂浮物近3万吨。

可即便这样,每年汛期还是让陈渝很头疼,因为上游洪峰过后漂下来的树枝残叶加上消落带的垃圾,让工人们根本来不及清理。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江面垃圾,这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治理消落带 三峡库区创造了绿化奇迹

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任凭告诉记者 ,目前在减少消落带垃圾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指位于最低枯水位145米和最高蓄水位175米之间的坡岸部位,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消落带土壤贫瘠,水位落差大,蓄水期和枯水期都很长,耐旱植物在蓄水期会被淹死,耐淹植物则会在枯水期干死。而这些植物残肢就会漂入江中,对水体造成破坏。对于消落带的治理,就成了到头重要的一环。

2009年,配合三峡水库首次蓄水,任凭带领团队,在沱口福利院外江边170米的消落带里种植了208株中山杉。第二年三峡库区蓄水到175米,这些中山杉近3个月处于“没顶”状态。水落后,其他植物几乎全部枯死,中山杉只死亡了两株。“这些中山杉保存率达98%,胸径18-26厘米,树高8-10米,已郁闭成林。”任凭告诉记者,目前,在消落带栽植的中山杉约1500亩,成活率超过85%,绿化岸线长度近40公里,逐步形成了绿色生态长廊,“它发挥了保护长江、保土固土、涵养水源、绿化库岸、改善环境的作用。”

中山杉在保护长江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它具有较好的材质,是制作家具的重要原料,因此,随着中山杉在万州区的栽植面积逐步扩大,在保证消落带治理效果的前提下,适当抚育间伐出的木材,还可产生一笔不菲的收入,逐步形成一个近万亩的消落带生态经济带。

责编:刘思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