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面对日益复杂的新金融监管环境,多地金融监管机构选择了蚂蚁金服等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提升科技监管能力,防范涉众金融风险。
记者日前从一些地方金融办获悉,今年4月至今,已有北京、广州、西安、天津等7地金融局(办)先后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装备了“蚂蚁风险大脑”,更多地方监管部门目前在密集考察、调研中。
据了解,“蚂蚁风险大脑”是蚂蚁金服的一个风险处理模型,搭载了蚂蚁金服十多年来在金融场景积淀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能力。
“风险大脑”可以根据金融风险特征及各地方监管机构提供的专家经验建立风险模型,从企业股权、工商合规、产品经营、舆情分析、负面涉诉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计算出相关从业金融机构的非法金融风险、业务风险及合规风险,实现风险定性后,为监管部门提供处置依据。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聂伟迅表示,希望“风险大脑”成为“千里眼”,提早识别风险,向投资者预警,避免或者减少他们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金融监管部门预留更多处置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AI(人工智能)是蚂蚁风险大脑的DNA。人工智能让信息检索和整合的效率更高,包括用户在网络上反馈的舆情,能做到分钟级更新;同时,“风险大脑”还会根据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反馈信息,不断提炼机器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校验和完善风险模型。
蚂蚁金服“风险大脑”技术负责人张英透露,未来,蚂蚁金服会将最新的区块链技术与风险大脑结合,将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科技平台和相关企业的行为“上链”,记录在同一个账本上,不可篡改,更有助于信息的准确和透明。
“无论是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的建立,还是共同上链的探索,目的都在于共建”张英说,让科技成为地方监管的助力,帮助各个城市建立起本地化的风险防范能力,能更好地保障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一位资深从业人员分析,正是基于蚂蚁金服十余年来在金融场景中积淀的经验,使得风险大脑对金融风险的理解、识别和判断,有着高于行业水平的敏锐度和准确度。
例如,在一次合作中,某地金融局向蚂蚁金服提供了几十家有风险嫌疑的企业名单。经过蚂蚁风险大脑的计算和分析后,不仅准确识别出了其中8家本地高危企业,还通过其中一家顺藤摸瓜,对两家异地注册企业提出“非法集资”的高危预警。这两家企业中,一家是看似正常经营的商贸企业,而另一家则是从未开展过任何金融业务的“科技企业”。目前,该企业已在属地机构处理流程中。
随着各地监管部门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地域性将被抹平,各地风险防范经验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共享,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