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可持续能源全球论坛主席艾琳娜出席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8》发布会,并就报告内容向与会嘉宾作了详细介绍。《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8》概述了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行业市场、产业、投资和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布会结束后,艾琳娜就相关问题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专访。
“这份报告虽然是纵观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但中国是报告中当之无愧的明星。”发布会上,艾琳娜在介绍报告内容时屡次提到中国的贡献,会后接受采访时更是再次表达了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的肯定。“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容量为2196吉瓦,而其中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总量达到647吉瓦,约占三分之一。”在艾琳娜向记者展示的一张“可再生能源冠军榜”表格里,凡是中国获得“冠军”的可再生能源领域,都被艾琳娜特别标注——光伏、水利、风能……艾琳娜对每一项“中国第一”都如数家珍,“2017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创纪录地占到全球总投资的45%。”这个惊人的数字足以说明中国用实际行动推动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艾琳娜说,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那些认为可再生能源是发达国家才“玩得起”的观点存在严重偏颇。中国在2017年就达到了2020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安装目标,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贫——“光伏扶贫”成为世界减贫事业中又一个中国关键词。“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时候贫困与能源贫困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极端贫困的地区往往正是那些无法有效利用现代能源的地区。”对此,她进一步解释道,由于地处偏远,传统的能源输送方式成本高昂,且对于输送技术要求很高,导致这些地区被隔绝于现代能源之外。“但是这恰是可再生能源大展身手的舞台。”艾琳娜说,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这些地方建设分散式小型能源系统,是最经济实惠且高效的方式,“我希望这样就地解决能源问题的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免费的,但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却不是免费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基础设施的投资问题?对此,艾琳娜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解决燃眉之急的绝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项目。”艾琳娜表示,对贫困地区来说,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而建设因地制宜的基础设施更是关键。“如我之前所说,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说,大型的集中型能源供给设施未必合适,小型的分散型设施也许更高效。所以切实考虑当地的实际需要能够给扶贫事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到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艾琳娜充满信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令很多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持悲观态度,我认为大可不必。”她说,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潮流涌动的背景下,或许恰使可再生能源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有力助推器。“国际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常受各种因素影响,这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很大困扰。”可再生能源则不同,由于大多数国家都拥有一项或多项优势的可再生能源,就资源成本而言与化石能源有着天壤之别,而能源费用的降低无疑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化石能源终有枯竭之时,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采访的最后,艾琳娜诚挚地呼吁世界给予可再生能源更多关注,“希望更多国家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希望各国人民能够认识、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中,最终让可再生能源真正造福于世界。”
责编:宋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