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要继续巩固并扩大扶贫攻坚的胜利成果,形成可持续的扶贫工作机制,还需全面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工作力度。
河北省馆陶县立足自身文化特色,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图为剪纸艺人在教授村民剪纸技艺。新华社发
农村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扶贫长效机制和效果的关键。导致农村贫困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扶贫要坚持物质和文化帮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从农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中找寻扶贫攻坚的动力源泉,调动和激发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扶贫工作整体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何巩固这些胜利成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扶贫工作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扶贫方面多做工作、多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把帮扶和内在激励统一起来,把对农民的帮扶和其自身学习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扶贫,尤其是文化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和农民解放思想,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典型示范和积极引导,及时总结有益经验,形成工作模式、制度、机制,从而形成稳定的、可持续的扶贫脱贫工作机制和文化。
农村文化扶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当前,文化扶贫已经不仅仅是扶贫,而且是筑牢农村文化安全的防线。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农民更容易遭受外来宗教、低俗迷信文化甚至邪教的侵袭。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农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产生消极影响,阻碍贫困地区脱贫扶贫攻坚任务的胜利完成,而且还严重影响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而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我国农村的文化阵地,筑牢文化安全的防线。
农村文化扶贫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农村文化扶贫工作政治性和方向性强,必须全面加强党对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尤其要在工作的方向定位、重点要点和工作创新等方面突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只有这样,农村文化扶贫工作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成为推动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助推器。党对农村文化扶贫的领导重点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文化扶贫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保证。文化扶贫工作不同于经济扶贫,更强调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强调突出特色、保护传统,最终目标是要调动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文化扶贫工作中要创新领导方式、领导机制,强化责任监督,实施必要的绩效考核。
农村文化扶贫应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村文化扶贫工作要在重点人和重点事上率先突破,积极培育一支有号召力、有凝聚力、受乡村群众欢迎的基层文化宣传中坚队伍,强调农民的“主场”和“在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是农民的农村,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农民的力量,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建设管理农村文化队伍,在人员的培训、经费保证、激励和引导机制、定期选拔、工作考评等方面设立完整的制度,保证这支队伍能够新老交替,永葆活力。
农村文化扶贫应注重搭建和完善多元文化活动载体和平台。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两级政府要紧密结合贫困村和农民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文化团体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集市这样的文化宣传阵地,注重就地取材,做好集市文化活动这篇文章。一是搞好集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规划,为农民赶集购物娱乐提供干净、整洁、有序的良好环境;二是各级机构、组织、团体要利用集市人员聚集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积极的、正能量的各类演出、宣传;三是利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结合当地民俗,挖掘和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欢庆活动;四是确定具体原则和标准,开展文明集市创建活动,推动农村集市的文明科学发展,让集市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和水平的重要平台。
农村文化扶贫应在精准对接、重点突破方面提高实效。农村文化扶贫工作要适应国家和当地工作的具体需求,坚持弘扬传统与现代发展有机结合,把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理念和精神相结合,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化扶贫中还应当努力追求扶贫定位精准、重点突出、效果突出;注重内外结合、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结合,推动扶贫工作实现全面持久的飞跃。只要因地制宜、精准对接,重点突破、稳扎稳打,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农村文化扶贫工作就能真见成效。
责编:宋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