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的春熙路、宽窄巷子、西村艺术空间、东郊记忆等11个地标性点位又一次迎来了一场场精彩的“街头艺术盛会”,不论是低吟浅唱的清新民谣,还是活力四射的流行金曲,或是令人捧腹的相声段子,都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引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此次表演既是成都街头艺人表演“试点月”后的第一次演出,也是第二批招募的街头艺人的第一次表演。据了解,小长假期间,69组艺人共计演出71场,表演时长达146小时,吸引观众约5万人次,让成都的市民和游客在街角能够邂逅艺术的美好。
街头表演成为城市的风景线
“和我在成都街头走一走……”一首熟悉的《成都》从春熙路步行街入口处传来,由三个人组成的即刻就诊组合边弹边唱,吸引了近百名游客观赏。来自河南的范先生在小长假期间和另外三个朋友来成都旅游,他对表演赞不绝口:“成都的艺术范儿十足,连街头表演的氛围都这么浓!”
四月二十九日,持证街头艺人在春熙路表演。杨树 摄(视觉四川)
据成都市音乐产业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李天昊介绍,成都街头艺术表演自4月16日正式启动街头艺人社会招募以来,已有两批共87组170名街头艺人“持证上岗”,他们不仅有来自IT、医疗、教师、白领、个体经商者等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还有曾登上《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星光大道》等舞台的知名音乐人。据了解,在5月的“试点月”中,第一批47组街头艺人共计表演206场,累计演出时长389小时,吸引观众15万人次,已经成为成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天昊表示,成都市拥有良好的音乐文化艺术资源和基础,聚集了大量音乐文化艺术人才。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城市街道、交通、文化阵地等资源平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街头艺人,广泛开展以音乐类为主的街头演出,探寻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打造城市的独特风景,提升城市的幸福指数,为建设国际音乐之都助力。
街头艺人回归传统传播文化
漫步在古香古色的宽窄巷子,沁人心脾的歌声伴随着微风在巷子里飘扬。在宽窄巷子的小广场中,一个人、一支话筒、一把吉他,让几十名驻足欣赏的观众在夜色中沉醉。很难想象如此动人的歌声来自于一位在培训机构教授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老师杜亚兰,她在现场也演唱了几首西语、法语和英语歌曲。
“尽管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歌词,但是我仍然在演唱中看到一位观众的眼底闪烁着泪花,这让我非常触动。音乐无国界,我希望能够做一个音乐的传播者,让大家了解更多的音乐和文化。”杜亚兰于2016年在西班牙学习生活,当时她也曾走上街头演唱京剧和《青花瓷》等具有中国元素的歌曲,传播中国文化。
成都市文化馆副馆长万莉莉说:“相声、音乐这些传统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进而走上舞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艺人无拘无束的心态和在街头与观众零距离的表演方式也是传统民间街头艺术的回归与传承。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街头艺术表演同样也是对市民的一种文化滋养,让市民养成在街头欣赏和参与艺术的习惯,从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搭建表演平台推进良性发展
自今年“五一”小长假街头艺人正式“持证上岗”以来,两批街头艺人已开展了近300场优质的街头艺术表演,不仅吸引了现场20余万人次的观众驻足,街头遇到艺术的美好体验更得到了市民、游客、街头艺人和网友的广泛好评。成都也通过规范化、品质化的街头演出平台,展示其开放的心态和艺术的温度。
街头艺人有了表演证。杨树 摄(视觉四川)
针对成都街头艺术表演,成都市文化馆还成立了专门的艺委会,组织各个艺术门类的专家对选手们的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并给予提升指点,持续为艺人赋能。此外,在艺人管理方面,还通过文化天府APP开发街头艺术表演的智能化管理模块,可以让街头艺人通过专属账号在平台上选择演出点位和演出时间,从而实现自主排期,提高工作效能。同时,该模块还将开设街头艺人展示专区、街头演出TOP榜、演出排表、街头演出视频、艺人直播等丰富的功能,搭建街头艺人与粉丝和社会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
成都市文化馆馆长王健表示,下一步,街头艺术表演将继续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推进,进一步建立成熟的各部门工作联动机制,探索艺人积分制管理,扩大艺术门类,增加演出时段和演出点位,计划今年内扩大到60个点位,为持证艺人提供更多专业培训指导,力争创建独具成都特色的、常态化、可持续的街头艺术表演模式,用常态化的街头艺术表演为成都市民构建美好生活。
“我们将通过各种举措为街头艺人持续搭建打造平台,推进街头艺术表演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为成都建设音乐之都培育更深厚、更广阔的土壤。”王健说。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