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侯珂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快轻松的基调,脍炙人口的诗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将美丽乡村带来的美好感受定格在浙江磐安。
2000多年后,盘峰高耸,古桥横卧,清溪潺潺,在卫星遥感影像上,华东地区最绿的那块地方就是磐安,它依然是一颗有力跳动的绿色心脏。这个夏天,大盘山下,“非遗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在这座被称为“浙江之心”的小城拉开大幕。
逐水而行,沿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发源地磐安顺流而下,从“阴阴溪曲绿交加”到“十万军声半夜潮”,在浙江的村落,非遗为这里的乡村振兴开出了一剂心灵处方。
乡村精神生活的载体
村民赶茶场,壮士迎大旗,共同求丰年。夏日里,磐安玉山古茶场人头攒动。在“非遗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之综合展演暨颁奖仪式上,独具风采的省级非遗项目迎大旗,领衔现场亮相的13个非遗项目,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山古茶场的迎大旗举起了历史的故事,在今天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迎大旗是赶茶场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磐安独有的群体性传统民间竞技活动,起源于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在近百名壮汉的努力下,旗杆30多米长、旗面面积600多平方米的4面大旗缓缓竖起,旗杆高耸入云,大旗迎风招展,气势磅礴,甚为壮观。
“只要迎大旗,当天我们磐安的天气一定不会是阴雨天。只要迎大旗,古茶场一定挤满了人。”当地村民说,“迎大旗寄托了磐安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朴素愿望,你从大旗巨大的旗面上就能感受出来。”在村民看来,这项从老祖宗手里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活动,可不单单是表演这么简单,还是他们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磐安是非遗大县,现有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名录138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0位。九山半水半分田,厚重的大山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磐安人民,这里的非遗承载着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在2000多名观众的惊呼喝彩中,十几位勇士赤膊光脚,呐喊着穿越村民们用成百上千公斤烧红的木炭堆积成的圆形火场,久负盛名的磐安炼火在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再次上演。炼火是磐安县独特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最早起源于远古时代先民对火的崇拜,是狩猎时代篝火狂欢的节日遗留,即用火来烧炼,驱邪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传承到今天,已成为当地仪式隆重、场景壮观的大型民俗活动。2005年,“磐安炼火”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浙江磐安省级非遗项目迎大旗。陈曦摄/光明图片
“非遗是过去世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活态地认识和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风习俗。我们要让非遗融入当下的生活,继续成为乡村精神生活的载体。”在磐安炼火的现场,磐安县委宣传部部长陈新森告诉记者。
乡风文明建设的根与魂
沿浙江丰满的水系畅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多彩非遗有着看不完的美丽风景、讲不完的精彩故事。钱塘江畔,“婺风·美丽非遗”百村文化礼堂行活动在浦江县郑宅镇举行,浦江剪纸、浦江什锦、浦江乱弹、“一根面”等20余个特色非遗项目,以技艺展示展演、作品产品售卖等形式与民众亲密接触、互动。
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古建筑群内,两项技艺同台演绎一场“视听盛宴”:浦江乱弹研究会艺术团和浦江县花桥乡的12位民间艺人表演浦江什锦,花桥乡金坞村79岁的浦江乱弹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福林正襟危坐,声腔高亢,坐唱浦江乱弹《崔子戏妻》,年届古稀的浦江什锦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傅兴德与浦江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楼览承为他鼓板伴奏。另一旁,浦江县檀溪镇潘周家村制面人周金华一家祖孙三代展示“一根面”拉面技艺,得到父亲“真传”的周旭磊不一会儿就娴熟地甩拉出一两百米的“一根面”,孙子还用一段拉面跳起绳来。近百名观众一个接一个手捧面条围成一圈,兴味盎然地参与互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一根面”长长久久、福寿绵长的寓意深入人心。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25名小学生在永康锡雕馆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体验课。陈曦摄/光明图片
在“五金之都”永康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永康锡雕馆的访客纷至沓来,人们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古锡器、现代传统手工锡器、现代机械锡器,还能观摩和体验锡板浇制、裁剪、敲打、刮锉等制锡工艺。6月10日,永康市人民小学25名小学生在永康锡雕馆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体验课。在永康市芝英镇一村应远志等锡雕艺人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地在锡盘上打制自己的创意图案。“这样的传习活动很有意义,教给他们打制方法,孩子们会打制出自己的创意。”应远志说。
非遗是一方地域历史的缩影,蕴蓄着那里最为人称道的风景。在永康锡雕馆“掌门人”盛一原的带领下,一大批永康农村老锡雕人集结在一起,抱团开展传习活动传承技艺、打造特色锡器产品。近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盛一原表示,让赓续于乡村、繁荣于乡野的非遗项目传承有序,才能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留住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乡村百姓致富的新路
那座夯土墙青瓦房,推开门,却走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瓯江上游的浙江松阳,被称为“江南最后的秘境”。得益于2016年年初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松阳确定为唯一一个“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两年间,当地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对老屋开始修缮,不但保护了文物建筑,而且使其变得更加宜居。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松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来到大东坝镇石仓村——江南客家的迁徙地,走进装修雅致的“鸣珂里”民宿,门上的两块牌子十分醒目——“非遗传承体验点”“圆梦书屋”。这家民宿不仅是一家旅店,还是当地非遗的展示平台。“鸣珂里”创始人陈翠告诉记者,松阳县有很多赋闲的劳动力,村民打造各色传统手工艺品,民俗对文创产品进行统一的市场推广,为村民提供增收创业的平台。
隐没在小城深处的老街区“明清街”,街区呈“井”字形,生活着原住民和全县各地来的商人,铁匠铺、裁缝铺、草药店、棕床店、剃头店、制秤店、字画店……密密麻麻,不计其数。
“古村落保护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修复里。”王维仁的理念与当地政府不谋而合,“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传承的美好方式浓缩在“田园松阳”的生活中,在复活传统村落整村风貌的同时,松阳也恢复了传统民居的生命力。
透过“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的图画,余杭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在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径山茶闻名遐迩,这里的“径山茶宴”2010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至今,一年一度的“径山茶宴”已成功举办了14届。中泰街道是余杭的“苦竹之乡”,拥有全国苦竹定向培植示范园区。历经70多道严格工序制作的中泰竹笛,于2012年被列入第4批浙江省非遗名录,成为浙江乃至全国重要的笛子文化产业区。近年来,网络、物流的发展在当地催生了60多家淘宝店,让中泰竹笛借助电子商务日渐闪现出新锐的光芒。
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说:“2011年起,浙江开展了‘非遗薪传’展演展评系列活动,本次系列活动是历届‘非遗薪传’系列活动中参与项目和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展演展评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内涵丰富。”
浙江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两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17项。郭艺表示,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表演、推广等形式,将非遗元素展现在大众面前,让非遗融入生活。群众觉得好看、好吃、好玩,从非遗传承中有了幸福感、获得感,非遗才能更好地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