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之间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互补与共构,比如研发在余杭,生产在柯城,就是一种产业共构的模式;当然,也可以研发在柯城,生产在余杭,比如余杭缺乏、但柯城有基础的新材料产业
钱塘江,浙江省第一大河,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上游,自浙江省衢州市流出。衢州是浙西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美。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就在衢州市开化县境内。但衢州,也是浙江省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之一。
钱塘江下游,出杭州湾汇入东海。这里经济发达,环杭州湾经济区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目标是,湾区经济总量到2022年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浙江。
一山一海(“山”主要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主要指沿海发达地区),一西一东,如何消除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落差?
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提出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而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八八战略”的内容之一。
我住钱江头,你住钱江尾,两家共饮一江水。上游想对下游说些什么?下游又想对上游说些什么?
初夏时节,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新时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围绕协调发展的话题,沿钱江源一路而下,直到下游环杭州湾的宁波、嘉兴、舟山等地,记录了一场山呼海应、携手共赢的“隔空对话”。
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片区原始次森林(开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话题一:生态守护
永远不能让“守绿者”吃亏
“对那些牺牲发展速度而长期守护一江清水的上游,我们要有感恩之情。通过山海协作对这些地区进行反哺,是协调发展的大局需要。”
“严禁乱砍滥伐”“垃圾实行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履行河道、村道保洁责任”……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的《村规民约》中,生态卫生家园建设被作为专门一章写入其中。
下淤村地处马金溪畔,溪水自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而下汇入,成就了这一钱塘江上游的主要河段。
当了17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叶志廷清楚地记得,自己刚上任时,建筑市场火爆,马金溪河砂又好,不少外地人到这里采砂。
看到河道生态一点点恶化,叶志廷带着村两委决定废止村里以前签的采砂协议,为此还和对方对簿公堂。最后,下淤村输了官司,但村集体出钱补偿,艰难终止了河道采砂。
“当年没想那么远,只是觉得我们生长在这里,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毁了。”叶志廷说,“现在我想告诉下游的人们,请他们放心,这片绿,我们会永远守下去,而且守来了人气,守出了产业”。
生态的改善,带动了下淤村农旅产业的兴旺。叶志廷上任时全村人均收入两三千元、村集体负债;去年人均收入2.45万元、集体积累超过600万元。
长期做规划工作的音坑乡干部沈茂仲说,随着“河长制”“巡河队”制度不断完善,自己儿时记忆中的电鱼、毒鱼现象已销声匿迹。县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开化出境水近百分之百达到一类、二类。
下游的人,是如何看待上游“守绿者”们呢?
在杭州湾北岸的嘉兴市嘉善县,长期在工业经济部门工作的退休干部顾富林,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切身体会:“我们这里主要是河道水,且绝大部分是过境水。上游水质如何,直接关乎这里的水环境质量。对那些牺牲发展速度而长期守护一江清水的上游,我们要有感恩之情。通过山海协作对这些地区进行反哺,是协调发展的大局需要。”
“永远不能让守绿者吃亏。”宁波奉化区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说,山与海、东与西之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区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滕头村人均纯收入6.35万元,还获得过联合国评定的环境保护类荣誉。我想把滕头村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经验送给上游,希望他们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翼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想对上游地区说,区域协调发展中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找到适合自身的路径。
钱江源的源头小溪(开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话题二:产业嫁接
上下游是互补与共构
宁波地处钱塘江下游,经济外向度高、体量大,有港口资源优势,但发展受到土地指标限制,而衢州等浙西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解决东部发展中土地空间的限制
马金溪在常山县汇入常山港,流至衢州市区、龙游县后被称作衢江。
衢州市柯城区同钱塘江下游的余杭是山海协作对口地区。两地的山海协作产业园规划总面积6.42平方公里,园区主导产业定位是功能性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环保科技产业等。
园区管委会主任黄宏瞻兼柯城区委常委、副区长,他说,余杭经济发达,但产业空间不足;柯城则有比较充足的土地要素资源,可以承接余杭的产业。
“但在我看来,上下游之间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互补与共构,比如研发在余杭,生产在柯城,就是一种产业共构的模式;当然,也可以研发在柯城,生产在余杭,比如余杭缺乏、但柯城有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黄宏瞻说,“现在看是高地和低地,但最终结果一定是高地和高地,携手共赢。”
在龙游县同宁波镇海结对的山海协作产业园,园区办公室主任张峰说,目前园区内尚没有从镇海转移过来的产业。主要原因是镇海产业或出口外销居多,或是石化工业,这种产业的特殊性和龙游结合度不高。龙游作为钱塘江上游,在环保要求上更高。
目前,龙游与镇海的合作方式是共同招商,镇海拿出项目信息库与龙游共享。前不久,有个新型材料项目原本拟在镇海落户,后来就选在了龙游。
对于产业方面的协同,下游的地区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宁波市经济合作与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叶文涛认为,上下游需要资源互补。宁波地处钱塘江下游,经济外向度高、体量大,有港口资源优势,但发展受到土地指标限制,而衢州等浙西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解决东部发展中土地空间的限制。
“几年前,宁波投入上百亿元,在衢州三个区县都设立了产业园,大批制造业企业落户衢州,衢州给我们解决了18万亩土地指标。”叶文涛说,通过土地指标的腾挪,衢州为宁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有了宁波注入的资金,当地产业迅速崛起,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等问题。
开化县城鸟瞰(开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话题三:造血能力
欠发达地区需变新的经济增长点
衢州不少地方发展农村电商、民宿,但苦于缺乏创意宣传,有时叫好不叫座,下游地区要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带过去,帮助上游一起策划推进
开化县村头镇大黄山村茂林修竹,风景秀丽,村里的铅锌矿关停了,多年前村口堆着的被砍伐下来的木头不见了,现在代以之竹海旅游、茶叶销售等生态农旅融合的产业,但村里仍有些冷清,造血能力的形成遇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
在村中心广场上,《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见到了村民王彩媛。据她介绍,村里开了两三户农家乐,但客人较少。“现在很闲,没什么事情可做,希望发达地区能有人帮我们吆喝一下大黄山村的美景、茶叶,让大城市里的人知道。”
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早年同宁波奉化、杭州萧山等地对口协作后,获得了包括村小学、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资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不过,村党支部书记雷土荣不再满足于眼下,而是想办法打造发展内生动力。
2017年,村里在荒山上整理出220亩土地,在浙江省林科院帮助下,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的方式种植美国薄皮核桃。树栽下后,今年没有急着摘果,而是立足于保苗,让根长实。他测算过,四年后,这220亩地差不多有150万元收入。
“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大村集体创收力度,我想向帮助过我们的下游发达地区说,浦山村不能总靠向人家要钱过日子!”雷土荣说。村里还把土地流转给了附近的龙游花海、姑蔑城生态园项目,村民可以到这些景区就业。
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的造血能力,也是下游一直考虑的事。
“再好的风景也需要策划包装。”宁波市经济合作与投资促进局投资合作二处处长史克清说,衢州不少地方发展农村电商、民宿,但苦于缺乏创意宣传,有时叫好不叫座,下游地区要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带过去,帮助上游一起策划推进。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现在一天的货物吞吐量就超过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一年的货物吞吐量。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蒋伟说,海河联运或能从更大空间提高欠发达地区的造血能力。浙江省海港集团成立内河公司,投资参与龙游内河码头建设,将会有效拉动当地经济。
“另外,高速公路集装箱卡车拥堵、污染大,海铁联运能缓解道路压力、降低成本,也是重要增长极。”蒋伟说。宁波舟山港去年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0%,主要以浙江省内业务为主,而省内业务大部分来自浙江中西部。
曾在衢州“无水港”担任过总经理的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干部励进也认为,无水港正给上游带来机会。多年前,宁波港就与衢州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无水港”,把宁波海港口岸功能内移,与宁波港实现海运直通关。2017年衢州通过实施海铁联运,就实现了140万元盈利。
杭州湾跨海大桥鸟瞰(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评论
用“钉钉子”精神唱好“协作曲”
在中国,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便在浙江省内,当地政府在大力推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内陆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
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为了推动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从15年前第一次提出到现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用“钉钉子”的精神把一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扎实推进,一锤一锤“钉”到底。
从绿水青山的浙西山城,到经济发达的杭州湾,一条钱塘江把衢州和杭州紧紧相连,而一个发轫于本世纪初的重大决策,更将两地命运牢牢相扣,实现了15年的“山海结盟”。
这15年的“联姻”中,双方在产业合作、资源共享、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据统计最近5年来,杭衢共签订协作项目达到265个,到位资金一共307亿元。
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让衢州脱下了“欠发达地区”的帽子,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5年间,“山”开始脱贫发展,“海”借机优化升级。
2017年12月29日,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大港;长三角“黄金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平均每3秒就有一辆汽车驶入,通车10年,超过1.2亿辆次汽车从此横跨海面……今天的浙江港通天下,海洋经济的新动能勃发。
时代车轮不断向前,这意味着“钉钉子”也要及时调整和完善,顺应时代发展。山海协作新空间在哪里?浙江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升级”二字体现在深度、精准度、高效上。
山海协作工程并非简单的“富帮穷”,而是首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从“单向输血式”变成“双向合作造血式”。
其次,山海协作是个系统工程,要求方方面面的总动员,更要求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完整性,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琐碎的工作,对大局的影响不可小视。
“山海协作”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是形象、政绩工程,需要各地干部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董华)
延伸阅读
“一线岗位二线心态”常见,“清水衙门”成香饽饽
日本终结亚洲“世界杯魔咒”,中国足球怎么办?
老龄化攻坚:一座城和一个国家的持久战
“卖天气”致富,出现“树保姆”…农村怎么了?
3万亩湿地成私家湖泊17年,有何利益纠葛?
这部小说有何魔力?竟化解母女30多年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