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连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2018-07-02 12:39:00 来源: 紫光阁网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并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的观点,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这一鲜明品格,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民解放的伟大追求,为新时代进一步坚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的思想提供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品格,国外学者有多种表述,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在卢卡奇看来就是其辩证性,在科尔施看来就是其总体性,在葛兰西看来就是其实践性,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就是其批判性,在哈贝马斯等人看来就是其交往性,在阿尔都塞看来就是其结构性,如此等等。这些学者的评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某个方面的可贵品质,但是,国外学者最大的盲区,就是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品格。实际上,人民性的品格贯穿在马克思 的各个经典文献之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在关注“各国人民未来的生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把“人民群众”等同于“无产阶级”,关注“建筑在这个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民权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强调“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提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伟大口号。

人民性的品格,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特征之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整个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人民的,是因为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实践的,是因为它能够指引人民投入改造世界的行动,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也是因为它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人民获得解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

马克思的远大理想,就是让人民获得解放。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成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不是因为马克思著作本身,也不是因为马克思具有高超的演讲才能,更不是因为历史的偶然性,而恰恰是因为马克思有着远大的理想,这个远大理想,就是“让人民获得解放”。马克思毕生的追求,不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财富,也不是为了自己小家庭的健康和财富,而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人民的自由解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巨大影响力,就是因为它为了人民、植根人民,并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正因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才会在《共产党宣言》中写下如此的预言:“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在思想上不断探究人类解放的理论路径。马克思为了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为了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为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这种战斗,首先是一种思想和理论上的战斗。他深入批判了费尔巴哈在理论上的缺陷,“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与此同时,马克思精辟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从而使得他的理论具有了彻底的战斗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也在行动上深入探索人类解放的实践路径。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为了人民获得解放而不断斗争的一生。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就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满腔热情地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在晚年,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实际上,在马克思亲自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坚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的思想

在新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的思想,需要我们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如果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准绳。

二是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为谁谋幸福的问题,既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也是观测一个政权性质的风向标。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政党会有不同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和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定位,鲜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梦想不是自动变为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大厦需要我们用一砖一瓦来砌成,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滴滴汗水来铸就。只要我们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定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燕连福)

责编:毕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