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玲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博士
6月29日,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青年寄予殷切的期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青年的追求决定国家的未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提出要求,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观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志存高远,信仰坚定。 孔夫子教育学生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青年人要有远大理想,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在前进的路上有目标有方向。有理想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向着目标前进,还需要有坚定的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更加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心怀天下,志存高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翻事业。青年要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远大志向,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信念坚定的表率。
家国情怀,砥砺前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青年,而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
回首中华民族近代史,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舍小爱成大爱,艰苦卓绝,上下求索,筚路蓝缕,前仆后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那个时代的青年成就的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发展,我们现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但是青年人一定要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不贪图安逸,要勇挑重担,刻苦学习,开拓创新,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谋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人类,在新时代里展现中国新青年的博大胸怀,实现新青年的伟大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德才兼备,情趣高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上不利于青年成长成才的舆论导向,互联网对青年思想阵地的入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年的思想发展,当代青年价值观多元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势必会引起一些青年人在价值观上出现异化。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新时代青年人生价值取向总体呈积极向上的态势;道德水准不断提高,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整个社会对青年的道德评价越来越高;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接受,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社会公德意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还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他们正在逐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
勤奋读书,勇于实践。 朱熹曾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诗人陆游曾经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代的学人一直强调读书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然就会纸上谈兵,变成了死读书,读书人就成了书呆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当代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也给青年提供了更大更高更宽敞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勇担时代重任,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一生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党中央时刻关怀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高度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既是未来也是现在。广大青年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勇于创造的生机活力、甘于奉献的优良品格、自信开放的国际形象。在新时代里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是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责任编辑 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