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降准成常态 “放水”系误读
2018-06-27 00:00:00 来源:荆楚网

7月5日起,市场将迎来年内第三次降准,将释放约7000亿元资金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近年来,每次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就容易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猜测,这次也不例外。定向降准之后,“放水”的声音再度出现。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我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

在稳健基调之下,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不宜给降准贴上“放水”的标签。虽然从2015年底以来,降准工具使用的频次降低,但这是在当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增强、金融市场风险上升背景下,为避免市场误读的选择。

2017年以来,情况已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无论是从工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业投资,还是从出口和消费来看,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格局,总体走势较为平稳。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目前并不需要大幅“放水”来稳增长。

在总体向好之时,还需要看到“债转股”和小微企业仍然面临困境。当前,部分企业因负债率过高,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能有效解决企业运行中面临的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针对今年以来“债转股”签约金额和资金到位进展比较缓慢的实际情况,定向降准能够释放成本较低的长期资金,对金融机构形成正向激励,提高其实施“债转股”的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

同时,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为突出,小微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且去年下半年以来,小微企业信贷增速有所下滑,从非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获得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此时实施定向降准,有利于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增加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从此次央行对降准资金的严格限制来看,降准也并未释放“放水”信号。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央行宏观审慎评估。在支持“债转股”方面,要求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并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同时明确,不支持“名股实债”的项目,不支持“僵尸企业”债转股。这一系列限制措施有利于确保定向降准精准执行。

在定向降准常态化的背景下,接下来,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对定向降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让政策落地不打折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进一步提高定向降准措施的精准程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