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记者 李华林)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各地金融业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力度,各地区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基本平稳,资产质量总体稳健。
报告显示,2017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中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高。去年年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多1.6万亿元。分地区看,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比分别较上年提高2.6个和3.0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高,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合计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9.5%,分别高出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1.6个、5.2个和5.6个百分点。
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显现,各地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显示,一是小微和涉农领域贷款增长较快。东部和西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3%和24.0%,增速较上年分别回升2.6个和1.6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7.2%和14.8%,增速较上年分别提高5.0个和2.3个百分点。二是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7%。东部和中部地区高耗能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同比下降0.3个和0.4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长放缓。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9.9个、5.7个和2.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速低位回升。
在实际贷款利率水平方面,保持基本稳定。报告显示,受美联储加息、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和物价水平上行等因素影响,名义贷款利率小幅上升,实际利率水平保持基本稳定。2017年12月份,全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名义利率为5.80%,同比上升36个基点;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为1.84%,同比下降102个基点。
2017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见成效,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提升。报告显示,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多层嵌套的情况大幅减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银行业总资产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0.4个、5.2个、2.7个和10.4个百分点。银行合规经营意识得到加强,经营行为趋于理性规范,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0.3个、2.2个和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略降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