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涵。今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由此确立。
当前,这一思想成为我们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最高准则。2018年第12期《求是》文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刻剖析了这一思想背后的深刻理论逻辑。笔记君及时摘编了本文精华,和大家分享。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
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思想内涵
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三、重要观点分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就人与自然关系发表许多重要论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将其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这些举措为我们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发展新阶段和人民新期待,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新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理念更接地气的表达,代表了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方法论。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符合世界绿色发展潮流和各国人民共同意愿,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