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④】
编者按: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推动峰会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引领上海合作组织迈上新起点。为了深入学习贯穿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精神,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划推出系列解读文章,邀请北师大“一带一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从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生态合作、农业合作、文化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同角度,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意义作充分阐释。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 王超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成功举行。这次青岛峰会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其秘诀就在于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一方面,“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贯穿着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另一方面,“上海精神”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将中国发展与上合组织各国发展衔接起来。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上海精神”与“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相结合,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人文互通,推动形成构架密切的利益共同体,着力打造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目前,上合组织拥有8个成员国,以及一些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其中,成员国中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对话伙伴国中的亚美尼亚,都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可以说,欧亚经济联盟与上合组织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2015年5月, 中国与俄罗斯在莫斯科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申明》),即通常所说的 “5+1”合作协议。五国均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重要成员,这种“亲缘”关系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感情”基础,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友谊”基础。
“上海精神”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平等友好为基础的新时代外交观。“上海精神”的深厚内涵,与儒家“和合”理念相通, 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双方将秉持透明、相互尊重、平等、各种一体化机制相互补充、向亚洲和欧洲各有关方开放等原则,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开展合作。”无疑,“和合”理念在“ 5+1”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助推“5+1”合作取得显著成绩。
在政策沟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积极响应,先后与各成员国签订了多项政府间的合作协议。今年5月在阿斯塔纳经济论坛期间,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委员会和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这标志着中国与欧亚地区经贸合作进入新时代。
在贸易畅通方面,2017年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额达1094亿美元,贸易额同比增长30%。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欧亚经济联盟将会成为重要支持国家。与此同时,中国还与联盟成员国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如中国与白俄罗斯共建的“巨石”中白工业园,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在资金融通方面,欧亚经济联盟五国全部加入亚投行,联盟成员国与丝路基金、国开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银行和金融机构均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截止2017年,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同比增长72%;哈萨克斯坦也已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未来,中国与联盟成员国将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
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设立各种类型的文化交流中心,各成员国学历互认,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联合举办国际性论坛、研讨会等,不断加强文化教育合作。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经济互补性强,贸易合作潜力巨大。推进“5+1”合作必须进一步坚定弘扬“上海精神”,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一理念贯穿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建设始终。由此,“5+1”合作最有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区域,最有望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