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万里长江图”
2018-06-11 15:06:00 来源: 中国报道

策划/《中国报道》编辑部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奔流过11个省市、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经济带”。保护母亲河,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4亿多人民的民生、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福祉。

面对川流不息的江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满怀深情地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沿岸,三天两省四地,不顾舟车劳顿,登大坝、乘江船、进企业、访村落,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并于26日下午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开宗明义。

早在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就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时隔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思路,为更加富有成效地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也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万里长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倾注了更多心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亲自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擘画了新时代的“万里长江图”。

总书记的“长江足迹”

  从上海的崇明岛,到青藏高原的三江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都心系长江,念兹在兹。

据新华社报道,早在2001年,担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曾提出,福建“要注意从国家发展的全局找准自己的位置,将正在建设的海峡西岸繁荣带既与海峡东岸相对应相衔接,又与相邻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活跃地区相连接相贯通”。

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全局角度谋划一省发展,充分体现了将“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全面把握、统筹谋划”“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宏阔格局。

2004年5月,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门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长江沿线的四川、重庆、武汉考察,并登上正在施工的三峡大坝。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多次论述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发展思路。

2005年8月,习近平提出了著名的“两座山论”。他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贯态度,也体现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规划理念中。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听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他强调,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央决策层关于建设国家重点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共抓大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从上海的崇明岛,到青藏高原的三江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如果长江经济带搞大开发,下面的积极性会很高、投资驱动会非常强烈,一哄而上,最后损害的是生态环境。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5个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讲话,从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的高度,夯实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哲学基础、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李学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规律、经济规律的尊重。”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湖南岳阳段,在甲板上凭栏眺望。

总书记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把握5个关系,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长江流域的开发正式被国家层面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战略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带”,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全国的40%以上,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王东京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绿色发展也涉及到生产关系与利益关系的调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欧美国家曾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走欧美国家的老路肯定行不通。有鉴于此,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王东京说。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彼时,正是沿岸一些地方快马加鞭上项目之际。

两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长江经济带发展阐述了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要体现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

“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规律的提炼,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贯彻落实发展理念,是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王东京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5个关系:

——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

——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把握5个关系,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芒,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考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总书记于25日下午在岳阳城陵矶水文站考察。

打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在长江沿岸,“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一度突出,而破解这对矛盾的钥匙就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统计监测数据,2018年一季度,长江经济带沿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省市共实现生产总值87813.54亿元,占全国44.18%。

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创新驱动的重要集聚带。这里集中了全国1/3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国1/2左右的两院院士、科技人员,拥有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500多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长江沿岸,‘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一度突出,而破解这对矛盾的钥匙就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李学锋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根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年初的信息,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的10个专项规划、沿江11省市实施方案印发施行,顶层、中层设计体系基本完成。生态环境保护6项专项行动、5项制度建设、10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959座非法码头已彻底拆除,其中85%完成生态复绿。2017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地表水水质优良(Ⅲ类水以上)比例平均为77.3%、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也要讲兵法,兵无常势。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要因时而宜。”

宜昌市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曾经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从2017年开始,企业对园区临江生产设施拆除或整体搬迁,关闭了排污口,并对拆除区域进行全面绿化。2017年,该园区还斥资1.2亿元,打造了三级应急系统,防止发生事故时污染长江水体。

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达宜昌,第一个考察点就是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聚焦的是破解“化工围江”问题。听闻宜昌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展,他赞许地说,这样做才是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应当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新引擎和增长极。”张燕生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围绕资金链配置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配置供应链和市场布局,从要素、规模、低端驱动转到创新、人才、服务驱动;从高碳增长转到绿色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3月联合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创新驱动型产业体系和经济格局全面建成,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区域协同合作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全国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与发展互促互长的发展模式已经取得良好效应。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GDP增速全部高于全国平均增幅,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其中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增速均在8%以上。

产业升级助力生态保护,生态保护倒逼经济转型。以武汉为例,这座曾经以重工业为引领的中部城市,正进行着一场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武汉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强势崛起;以“中国光谷”闻名的东湖高新区成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青山区因武钢设区,工业“三废”排放一度占武汉市的60%,现在正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张燕生表示,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是“喜新厌旧”,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业态新动能,另一方面要跳出过去发展的老思路,在破除无效供给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让旧产业旧动能也能插上“新”翅膀。

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峡大坝坝顶察看三峡工程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

树立“一盘棋”思想,一张蓝图干到底

  总书记提出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的战略思维

“长江经济带不是一个个独立单元,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我们都是其中一个建设者。做好顶层设计后,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对环境的贡献也要写入功劳簿,以此作为重要指标考量干部的奖惩。”

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树立了政绩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的战略思维。一方面,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统一市场和规则,让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张燕生也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就是要统筹各地改革、各项区际政策、各类资源要素,实现各自为政的孤立式发展转向区域协同的联动式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效率最大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体化。

《人民日报》这样表示:牵住体制机制的“牛鼻子”,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转换,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明晰职能:“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管两头,一头在政策资金方面创造条件,一头是加强全流域、跨地区的事务协调和督促检查。省一级要承上启下,把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市县层面,因地制宜推动工作落地生根。”

南京大学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长江流域重化工业调整,特别要注意10个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无法回避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能源重化工业同样应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机械电子工业应是重化工业的主要内容;长江经济带应为宜于人居的经济聚集带;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地方增长优先、分割的体制机制;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好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建立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低估长江流域环保过程中的“邻避主义”困难;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继续下去;改变分散竞争的格局,才能实现长江沿线沿海重化工业的自动产业聚集。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表示,要推动长江中上游大城市集约发展,把不分层次地集聚要素数量转变为着重集聚中高端要素;把平面推进的城市开发转变为立体推进的城市开发;把摊大饼式的布局方式转变为组团式的布局方式;把偏重生产功能的配置转变为兼具良好生活功能的配置;把单个城市的独立集聚转变为网络型城市体系的集聚;把城市大量废弃排放物转变为可以综合利用的资源。

李学锋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可以在长江沿岸城市全面推广“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和引导各省市走差异化发展路径,构筑各具特色、合理分工、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也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促使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地生根。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把握几个层面的重点:一是长江经济带的谋划和发展要真正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要吃透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的关系,三是要准确执行中央既定方针,四是要抓住、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大关系。”李学锋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报道》2018年6月刊)

责编:刘思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