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城里的“葡萄仙”变成乡村的“财神爷”
2018-05-26 13:06:00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南平5月25日消息(记者 官文清 洪波)从曾经的“毛竹稀疏”到今日的“中国竹乡”,从曾经“谷贱伤农”到如今特色农业百花齐放,福建南平市通过率先在全国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的目的。

  如今的南平全市广大农村,常年活跃着一批科技特派员,他们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立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和企业,在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咨询与推广、创办领办企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林振清:点绿成金提升竹林效益

  建瓯西际村“千竹园”内,毛竹高耸,山林苍翠。据南平建瓯市林业局统计,目前,建瓯全市毛竹林亩均产值达到1020元,最高达4000多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竹产区农民人均销售笋竹收入32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5%。

  但曾经,这里也面临竹林密度稀、毛竹产量低,竹产业效益低下的困境。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变化,福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建瓯市竹类科研所所长林振清功不可没。连续担任了10批“科特派”的林振清,已成为当地的“荣誉村民”。

  下派后,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他经常深入竹山,现场指导竹农护笋养竹、抚育施肥、新竹标号、病虫害防治、竹林结构调整等竹林培育技术。他引领竹农“把竹山当菜地种”,从粗放管理转向集约经营。短短几年,纯毛竹林变成了更加生态的混交林,原先亩产120棵的低产林,变成了亩产170棵的丰产林。

  深扎基层多年,林振清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体会得尤为深刻,为此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科技特派员的队伍中来。“如以前我们要辨别一个植株,都要取样后查资料文献来辨别其种类和可能存在的功效。但如今进入信息时代,年轻科技特派员通过手机的APP,扫一下植株就能获取该植物的详细信息,这大大提升了效率,服务也会更到位。”

  在林振清带领下,建瓯市已建立了4个不同种类的竹林培育的典型示范片,不仅为建瓯市竹林培育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吸引永安、沙县、尤溪、建阳等福建省内重点竹业县和湖南省桃江县、浙江省安吉县、安徽省霍山县等省外竹乡的大批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另外,林振清还把竹林打造成了“千竹园”旅游项目,结合竹林文化和挖竹笋等体验活动,延伸竹子的产业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林振清的付出让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旅港新村的村民王大叔称,旅港新村片区祖祖辈辈都以竹林为生,以往因为没人指导,只能靠自己经验判断施肥洒药,所以生产效率不高。“如今科技特派员来了后,会亲自指导我们相关的农业科学技术,而且也会提醒我们什么时候施什么肥打什么农药,不像以前那么盲目,竹林收益也逐年增长。而且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找特派员上门查看解决,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谢福鑫:一个人带动一个葡萄产业

  在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考亭村的“鉴湖葡萄园”内,一个70多岁的精神矍铄的老人忙着剪除干枯枝叶。他就是被誉为“福建巨峰葡萄之父”的南平市农办副处级调研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南平市俱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原社长谢福鑫。在这个葡萄园里,可以品尝到来自美国、西欧、澳大利亚、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出产的160个优良品种的葡萄。经他园内试种过的金亚、维多利亚、红地球、高妻、美人指等多个品种已推广到农户种植,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70多岁的谢福鑫,每天不是在品种园剪枝修果;就是在葡萄种植户的果园里,指导果农防治病虫害……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常年奔波在农户的葡萄园,给农民作技术示范和培训,普及种植葡萄的科学知识。在田间地头,常能看到谢福鑫手把手教果农选苗、栽果、治虫、防病;在冰雹、水灾过后,他指导果农恢复生产自救;在葡萄丰收时节,他笑得比果农还开心。

  经过他的言传身教、典型示范、普及推广,闽北葡萄产业从1984年的100株,发展到今日的6.1万亩,创造产值3亿多元。2003年开始,他每年带领葡萄科技人员在建阳举办葡萄技术培训,举办葡萄节,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葡萄协会因此荣获“福建省十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福建省十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称号。

  目前,建阳区80%以上的葡萄园实行设施栽培,在葡萄品种种植方面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根据葡萄冬季休眠期的特点开展葡萄园秋冬套种及饲养家禽,实现立体开发,提高农户的经营效益,2016年建阳区果园套种蔬菜1300多亩。

  谢福鑫走到哪里,葡萄藤就爬到哪里,千亩万亩葡萄园崛地而起,因此谢福鑫被农民亲切地唤作“葡萄仙”。

  除了林振清和谢福鑫外,从田间地头到山间林地,再到企业基地,在广袤的闽北大地上,还涌现出“榛仙”詹夷生、“菇王”刘瑞璧等明星特派员,成为农民眼中的“财神爷”。据统计,截止2017年年底,南平先后选派10批9483人次驻村,实现科技特派员村级全覆盖。“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现在已从南平的基层探索上升为全国推广的创新经验。

  如今,一批接一批的科技特派员持续接力,投身闽北乡村振兴的壮丽事业,将自己的专业学识用于“三农”实践,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心中值得依靠,不可或缺的“能人”专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