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智能综合报道】如果说,互联网把地球变成了平的;那么,大数据就把起跑线拉成了齐的。
只要敢于并善于主动拥抱大数据,那么,那些看起来和大数据不挨边,和高新科技没有交集的产业和人群,被大数据改变的机会和幅度反而更大。
贵阳就是这样一个样板,这座在此前不显山不露水、处于西部地区的欠发达城市,反而抢在许多科技、经济、产业和人才资源更具优势的城市前面,借助大数据抹平了劣势并成功“升级”,挖出了“钻石矿”,种出了“智慧树”,产业延伸不断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数博会,就是贵阳的大数据果实之一。5月26日,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在贵阳举行,这已经是在贵阳连续举办的第四届盛会。
除了有专家学者和业界领袖现场论道之外,每年的数博会的展馆中,还会展出各类令人惊叹的世界前沿的高新科技产品和技术应用。
但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黑科技”不是只停留在这6万平方米的展馆里,走出展馆,在贵阳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数据已经在潜移默化而又迅猛无比地改变着这个西部城市的面貌和内涵,不断刷新着贵阳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数据最先改变的,恰恰是那些完全不知大数据为何物,甚至不会用电脑、从没上过网的人。
今年年初,在北京和上海的超市里,出现了这样一种猕猴桃,一盒16粒,售价168元,即使如此,上市后依旧是供不应求。
按照包装上的二维码回溯,很快就能找到产地——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香巴湖村。在这里,地里装上了摄像头,不断采集土壤、空气、树苗的数据,然后分析调整种植方式,大数据决定着280万株猕猴桃的酸和甜,也帮助村民们把年收入从1000增加到10000元。
如果说,大数据与农业结合,能让北京人吃上贵阳乡间的猕猴桃,那么,大数据和医疗的碰撞,则能让贵阳的农村居民的疾病,得到北京名医的诊疗。
在距离贵阳市80多公里的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的卫生室,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立刻就能和互联网医院的主治医师面对面,甚至接受北京专家的会诊。目前,贵阳市20个极贫村已经累计完成200万余例远程视频问诊。
有的时候,这样的变化巨大而明显,肉眼可见。有时候它又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让生活变得简单、方便,幸福感爆棚。
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数据正在告诉社区医生,辖区中3200余高血压患者当天的血压情况是否异常。目前,贵阳市已经有35家社区医院使用该系统,为3万余名高血压患者提供管理服务。
贵阳市已经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政府数据开放走在全国前列,“筑民生”综合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了上百项服务,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有的人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改变却不自知,有的人则熟练地运用着大数据改变别人的生活。
在贵阳清镇市11所学校,粉笔和黑板“下了岗”,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块平板电脑,用大数据讲课、做题、考试,每个学生的薄弱点,都会被大数据记录分析,辅助老师完善教学方案。
在贵阳人流量15万以上的旱码头金阳客车站,人脸动态识别系统,在一分钟内,就抓住了通缉18年、乔装打扮的逃犯。在大数据的帮助下,2017年,贵阳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两抢”“命案”和“八类案件”破案率均达到90%以上的省会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43%。
无论是医疗、教育、健康还是农业,无论是城市、社区、学校还是乡村,大数据不止是贵阳对外的一张名片,也已经以一种无可替代的姿态,深入到贵阳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按照大数据的特性,它介入得越多,改变得越多,它自身的能量也会越多。站在外面看贵阳,可以直观的的感受到这座城城市知名度和存在感的大幅提升。而走在贵阳街头,也不难感受到大数据从内到外,所带来的城市气质的提升,这是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这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英特尔、戴尔、思爱普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聚集在贵阳,中电科、阿里巴巴、华为、京东、奇虎360、科大讯飞等一批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扎根在贵阳,产业的集聚也引发了内生动力,近年来,货车帮、朗玛信息等一大批本地优强企业不断涌现。
2017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达到120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增长2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145亿元、增长20%,大数据企业纳税额超过110亿元、增长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大数据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领跑之后是再度提速,贵阳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升级,这次的目标是打造贵阳大数据发展升级版——“中国数谷”。通过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聚通用”、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大数据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及网络安全保障,贵阳正在朝着“中国数谷”的新样板奋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