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张老照片吗?小时候的我第一次来中关村,看到这个标志的时候,特别兴奋。不只是把在生物课本上学到的放到现实中放大了这样简单,而这是在北京中关村,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仿佛在这个雕塑中可以窥探到生命的神奇,象征着科学家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多的还是对探知新世界的渴望。科学家精神可能太遥远,那个时候的中关村更多意义是电脑的天下,全国最好最先进的与电脑相关的一切设备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而且价格不贵,潮流领先。
如果给北京的改革开放标注一个地点,那一定是中关村。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祖国大地,中关村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并且在之后的40年里成为了北京甚至全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40年前的中关村真的只是个村,不止荒凉,据说还多是太监的坟墓。而最早被人们关注,是因为中关村的电子一条街,那个时候的电子产品刚刚流行,电脑都是用各式各样的配件组装起来的,显示器、硬盘、键盘、鼠标都要自己买来,再请懂行的人拼装起来。电脑组装好了,没有软件不能用。各种软件光盘的买卖也做了起来,另外买电脑的都是年轻人,玩游戏似乎是买电脑的主要用途,游戏光盘最受欢迎。
慢慢的,一批在国外学成归来的年轻学者、有志之士开始在中关村聚集。柳传志、张朝阳、刘强东,联想、搜狐、京东。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关村开始由线下向线上转向。中关村的影响不只体现在电子产品销售,更多的是互联网经济的起源。
创新,是中关村唯一的关键词。好像是太阳花的种子撒在了肥沃的土地上,这里的温度、湿度刚好,创新的花儿在这里开的最艳,创业的人们在这里纷纷脱颖而出。直到现在,中关村从过去的一个荒凉的小村,变身成为现在北京的一区十六园,是全国创新的集聚地、全球创新的制高点,创新创业最领先的地方,创新氛围最浓厚的地方。直到现在双螺旋的雕塑依然保留,中关村的精神依然还在,并将一直一直传承下去。
文/马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