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中国台湾网5月7日汶川讯 (记者 尹赛楠)又是奔波忙碌的一天,又是挑灯奋战的夜晚,这对于一名记者而言,可谓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便饭。然而坐在电脑前的我,却丝毫没有了往日的平静,头脑中回忆起的皆是那飘零在废墟中的断壁残垣……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席卷汶川。转眼间,已过了整整十年,在日历即将翻转到同一页的前夕,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记者们组成了采访团,深入当年的地震灾区,共同见证灾区重建,凤凰涅槃的感人瞬间,而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十年前的我,还是一名对大学生活充满渴望的高三学子,转眼之间,从象牙塔里走出的自己,已拿起手中的笔和相机,频繁穿梭于祖国大地。回想最初看到汶川地震的报道,还是通过学校食堂中的电视机,当时每天都是不断上涨的遇难人数、救援图片,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真的不愿意看新闻,因为这场灾难的惨烈真的会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那时的我,绝对不曾想过,十年后,竟然会有机会来到汶川……
转眼间,采访的行程已经过去了一半,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地震灾区的巨变,也体会到灾区人民对现如今美好生活的感念,只是我不曾想过,当自己看到那满目疮痍的地震遗址时,心中受到的触动会是那样强烈!
汶川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记得5日那天,采访团来到绵竹汉旺地震遗址,说真的,来汶川之前,自己也曾想过会见到何种场面,而当它真正呈现在眼前时,我几乎可以断言,漫说血肉之躯,就连天地也要为之动容,那一刻,只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告别汉旺,我们翻过龙门山,来到位于当年震中的映秀,而等待采访团的,是又一个伤心的故事……
“位于右手边的就是汶川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顺着讲解员沈文娟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它,一座未经清理而被原样保留下来的废弃校园……
汶川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走进漩口中学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硕大的表盘,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沈文娟说,由于大地震导致教学楼剧烈摇晃,当时一间教室里的时钟摔落到了地上,于是人们把钟的破碎装放大,就做成了现在这面记事钟。
沿着小路往里走,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一天。倒塌的教学楼、残破的宿舍楼就静静地矗立在这座废弃的校园中,供来往的游人瞻仰、怀念。沈文娟指着一座倒塌的五层实验楼,慢慢说道,地震发生时,一位叫方杰的老师正在这座实验楼上计算机课,在楼房摇摇欲坠的那一刻,他冲向教室门用身体撑住门框,为自己的学生争取了宝贵的60秒!在与死神赛跑的时间中,教室里42名学生中有41人生还,“而他却倒在了废墟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汶川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汶川地震发生前,漩口中学共有学生1527人,教师133人。灾情暴发后,共有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不幸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
目睹着眼前这些摇摇欲坠的灾后遗址,我仿佛还能隐隐听见废墟下的呼救声,慢慢地,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古语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现在的自己真的能够体会这句话的内涵……
讲解员沈文娟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2008年,20岁的沈文娟从距离映秀不远的都江堰嫁到这边,一转眼已过去了十年,作为地震中的幸存者,她从2012年开始从事讲解员的工作,如今也有6年之久。“时常带着前来参观的游人重走伤心地,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沈文娟说,起初心里非常不好受,当自己讲到一些场景的时候,喉咙都会哽咽,“但灾难毕竟已经过去,我们不能永远充当‘守墓人’,要努力向前看,这样才不辜负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帮助和期望。”
从2008到2018,十年的时间,看似漫长,却仿若弹指一挥间。逝者已去,但生者犹在。我想,这些特殊的遗址之所以被保留下来,更多的是为牢记历史,不忘伤痛,同时也鼓舞灾区人民,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勇敢向前!
汶川十年,我们的行程还在继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