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袁超一发自汶川)10年之前,汶川的最有名的标签,应该是“大禹故里”。因为那场地震,这座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县城,一下子四海皆知。
5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5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探访当地居民的10年变化。
在映秀镇,每家每户的房子外,都会悬挂一面五星红旗。这些已经成为当地标志的旗子,代表了当地人对一段往事的记忆和感恩。
强震后两天内,全镇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因为高山群绕,生命通道被毁,解放军救援队一面全力抢修公路,一面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
“红旗在,希望就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内制高点的一面红旗,至今迎风飘扬。这是救第一批援部队抵达后,第一时间冒着危险插上去的。
纪念碑上由裂缝构成的指针,记录了那个灰色的时刻。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就是在这里举办。地震让全校45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不幸遇难。全校师生于2008年7月迁至山西省长治市过渡,并于2011年3月返回由“特殊党费”建成的映秀七一中学上课。
沈文娟
在遗址内为我们介绍情况的讲解员沈文娟,是地震的亲历者之一,她的家被夷为平地。记者在一份2008年5月19日公布的“成都市各大医院部分灾区伤员名单”里,找到了沈文娟的名字。
震后,来汶川了解情况、回访的人越来越多,沈文娟一遍又一遍的向人们讲述着那一天的故事。后来,镇里干脆送她参加了培训,沈文娟成了映秀镇里的几个专业讲解员之一。再后来,沈文娟也有过外出工作的机会,但这位美丽的姑娘选择了留下。
“我们不能永远当守墓人。”灾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沈文娟家的房子得到重建,她说,选择留下,既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历史,也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她们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我们生者过得更好,才是对遇难者和牺牲的救援战士最好的告慰。”
在汶川,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还偶遇了另一位选择留下的女孩,汶川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接待工作的马玉慧。
马玉慧
地震时,来自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马玉慧,在桑坪中学上初三。说起当年地震的经历,她的眼神里至今仍掠过一丝惶恐。2014年,在成都上完大学之后,这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孩选择回到汶川。
“当时人口、人流量损失太严重了。”回到汶川,马玉慧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为家乡出出力。”随着汶川的重生与快速发展,这位美丽的羌族姑娘也越来越忙碌,她说:“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今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来到映秀镇,实地察看这里震后10年的发展振兴情况。
蒋维明,同行都直接叫他“茶祥子”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参观过的“茶祥子”制茶坊,是一家非遗传习所。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在映秀镇东村聚居点见到了“茶祥子”老板蒋维明。
2012年,蒋维明举家从雅安来到这里创业,茶原料都是从映秀乡亲手中收来的。如今这个制茶坊,可以带动170多户群众种茶增收百万元。
正在工作的马德建
25岁的马德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两年前,他拜入蒋维明门下学制茶,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固定工资4000元——这已经能让他的四口之家过得比较富足。
在一栋专门用来存储茶叶的4层塔楼里,记者碰到了蒋维明的岳父刘德华老人。
正在烘茶的刘德华,眉宇间也有点神似那位刘德华
从清明一直到8月的采茶季,马德建都会比较忙碌,67岁的刘德华也会帮忙女婿打理一些事务。自6年前随女婿从雅安来到映秀,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安居乐业,于是再也没有离开。
在塔楼顶,映秀全镇的景色尽收眼底。一排排震后新居错落有致,正吸引着四方游客。2017年,映秀镇贫困人口全部达标脱贫,同年,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