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农民工的作家梦 已有数百万字小说诗歌在网络上流传
2018-05-03 09:00:00 来源:荆楚网

四处打工为生,目前已有数百万字的小说诗歌在网络上流传

一名农民工的作家梦

在滚滚的烈日下,

你将一垛垛砖瓦摆成诗行。

在绵绵的风雨中,

你和着泥泞在高悬的脚手架上翱翔

……

这是37岁的黄红在8年前当保安时赞美农民工兄弟的诗篇。

一名初中都没有毕业、四处打工为生的农民工,却怀揣着当作家写大文章的梦想,艰难但执着地努力着,目前已有数百万字的小说诗歌在网络上流传。其中一篇27万多字的小说《女人花》被一制片公司看中,正在洽谈拍电影的合作。

梦想在苦难中萌芽

黄红出生在山西省汾西县邢家要乡邢家要村,母亲患心脏病常年药不断,父亲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经常吐血,一家五口生活艰难。

作为家里的老大,当年只有16岁的黄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奔在临汾市做小买卖的舅舅,学做糕点手艺,然后打工赚钱,给父亲治病。知道家里没钱,特别是怕父亲知道后病情加重,他拿着几个同学凑的30元钱,悄悄地背起行囊,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山村,步入了社会。

梦想在苦难中萌芽。黄红从小爱写作,小学时就是班里黑板报的主创人员,还积极往市里、县里的报社投稿,虽然鲜有稿件发表,但他乐此不疲。

在黄红珍藏的一个巴掌大的日记本上,他的小学老师贾建英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黄红,你要好好努力,汾西一中对你敞开大门,山西作家协会也对你敞开大门。”当时年纪尚小的黄红根本不清楚何为山西作协,老师告诉他,只有成为作家,才能进作协。小学老师李英把黄红的作文《我的爸爸》推荐刊登在当时临汾市小有名气的报纸《作文周刊》上,还给了他10元钱让他买书看。

黄红说,老师们的认可和鼓励,不仅让他自信,更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他的作家梦,让他的作家梦开始生根发芽。

后来,父亲让他回汾西县跟一个老乡学电焊。当学徒没有工资不说,最痛苦的是电焊弧光会刺痛眼睛。那段时间,黄红忍着疼痛看书写文章,睡觉时得用湿布蒙住眼睛才能消减疼痛入睡。一年多后,他连电焊的裂口都看不清,给汽车喷漆时也看不清掉漆部位的边缘。

“不能这样下去,离自己的梦想依然很远”,三年后,黄红选择离开。

梦想在艰难中生长

“我应该是一只高傲的雄鹰,不能被现实折断翅膀。既然是雄鹰,就要学会逆风飞翔。”黄红坚信惟有热爱的文字才能带给他尊严。

从此,父亲不再阻拦他的人生选择。黄红开始四处打工,没日没夜地写作。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写的几乎都是诗歌,且以爱情主题居多,并发在自己的QQ上。他的诗歌引起一位襄汾县乡村女教师网友的注意。女教师鼓励黄红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还每月拿出几乎一半的工资资助他读完河北当代文学院函授课程。

黄红说,三年的函授学习不仅让自己拥有了专业知识,还开阔了眼界,认识了一批热爱写作的文友。其间,他也给国内很多杂志投稿,不少杂志都刊发过他的稿件。

2010年秋天,黄红捧着大专函授学历证书,来到省城太原。他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每天从早上6点上班到晚上10点回到住处。当别人累得倒头就睡时,黄红的写作时间才刚开始。看着一个个文字落在稿纸上,鲜活起来,仿佛那就是自己存在的所有价值。半年后,黄红得到了自己在太原的第二份工作,在一家保健品公司做市场推广;之后又在吕梁一个县城的焦化厂做上料工。每天晚上8点之后,黄红就开始了疯狂的写作,有时一晚上能写两万余字。

梦想在奋斗中开花

2012年,在老师的指点下,黄红把多年来创作的400多篇文章,以《细雨蒙蒙,在那个有你的村庄》为书名结集出版。真挚的感情、干净的文字打动了许多人,印刷的1000本书基本销售一空。黄红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离作家梦那么近,也是自己依靠写作赚到的第一桶金。其间,黄红还找到了支持自己作家梦的人生另一半,并于2013年结婚生子。

2015年,坚持写作的黄红得到了一份网媒写稿的工作。这个职业,终于将黄红的写作梦想与工作生活联结在一起。他写出了很多让人叫好的报道。文字,前所未有地让这个追逐梦想坚持奋斗的青年收获了幸福。

“青山不会老,老去的只是身后一个又一个丧失光彩的黄昏”。每天工作之余,习惯在床上用手机写作的黄红,一个字一个字地码出了27万多字的《女人花》,农村青年杜悦在爱情与梦想之间的徘徊与挣扎让网络背后的读者潸然泪下。

黄红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很多粉丝,转载量也一直攀升。其中,点击量最高的文章已达80余万次,远远超过了该网站的最高纪录30多万次。

《女人花》《栀子花开》《把我的心一同给你》……笔耕不辍的黄红,写了数百万字的小说和800余首诗歌。就在采访过程中,相中了《女人花》这本小说的北京一家电影公司还打来电话,欲与黄红进一步商谈签约细节。

黄红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做了一个梦:在一个庄严的场合,山西省作协主席郑重地递给他一个红色证书,怀抱着这个证书他激动地舍不得松手……黄红说,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就是他的“中国梦”。

本报通讯员 陈秋莲 本报记者 刘建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