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勇立潮头,逐浪全球化
2018-05-02 15:00:00 来源:荆楚网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述评:勇立潮头,逐浪全球化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张伟

世界市场的形成将推动人类进入“世界历史时间”。这是100多年前马克思对全球化的科学预言。

工业革命以降,经济全球化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融合与发展,但资本主义内在属性也给全球化带来了动荡、分化和危机。推进和制约的力量交织博弈,演绎着全球化进程的潮起潮落。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中国迈开自信的步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宣示振奋人心。

早在19世纪中叶,基于资本扩张的逻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这样的判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时至今日,当发达的交通、通信和网络让人类共演一个剧本,全球化图景已大大超出马克思的预想。全球产业分工会如此之细、生产分布会如此之广:一部汽车的部件来自四大洲20多个国家,一架客机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1500个大公司和1.5万家中小企业……

全球经济活动打破地域界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在更加便利的世界交往中,国与国之间利益交汇、命运交织,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战争和冲突因素受到遏制,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共识不断增强。

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作的科学预见。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其发展进程中也出现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全球治理体系滞后等诸多问题。

财富向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不公平的国际分工体系让发展中国家长期徘徊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一些欠发达国家因缺乏基建、科技、运输等方面优势成为全球化“被遗忘的角落”。即便发达国家,也出现赢者通吃、阶层对立的严重失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步入下行周期,增长与分配、资本与劳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全球多边机制不振,反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

面对“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阐述了中国的全球化观——

“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

习近平主席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阐释“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呼吁各国共同推动更加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强音与时代诉求产生强烈共鸣,得到全世界包括许多发达国家的热烈响应。

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国有作为,有担当。

自2013年习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大批项目落地生根造福沿途百姓,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倡议形成的巨大辐射和带动效应惠及全球。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一带一路”正在创造一种新型发展框架,通过联合投资基础设施重塑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继续与世界同行”。中国坚定的决心和行动,让世界感受到全新的“世界历史时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