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强大得益于每一个人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得益于每一个人的成长。人才的竞争,是21世纪发展的保障。阅读,则是提升全民素质、进行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路径。
对阅读热的冷思考
过去一年,无论是《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出台,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着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但阅读自身的规律,造成阅读推广存在着一些特点。比如,热热闹闹做活动容易,安安静静阅读难;短时间买书谈论书容易,养成习惯坚持读书难;浅层次的泛泛了解容易,深层次的思考创新难……如何能够让阅读真正浸润心灵,而不是变成一种简单的活动,雨过地皮湿?笔者认为,在当下推动阅读过程中,应该围绕几个重点问题进行突破。
一是简单随意的活动多,深刻有效的活动少。阅读活动看似平常简单,花费较少,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机构,都非常容易组织开展。但是,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形式内容是否能够真正统一,能够形成互相促进、直抵心灵的力量。现在活动,走过场的多,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捧着书,拍张照片或录段视频,就可以称之为“活动”。缺乏更大规模的组织、更有深度的阐释的活动,难以取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更深入的效果。
二是浅层次短期阅读多,有深度有系统的少。阅读,是一种大教育。阅读能力,其实就是教育所需要培养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的选择、阅读的科学等等都很重要。读什么,相当于吃什么才有营养;怎么读,相当于如何烹饪才保有营养,这些都是需要科学研究的。现在对阅读的研究还不够,所以开展的阅读活动更多地着力促进对阅读认识的改变,推动阅读习惯的养成,而没有真正上升到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三是从阅读的人群来看,阅读的儿童多,成人少。儿童当然是学习阅读、坚持阅读的主力,但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成人不阅读,自身无法提升,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无法为儿童群体形成良好的榜样。
让阅读更扎根生活
要想真正把全民阅读的效果进一步扩大,在全社会进一步推动深化阅读,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设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节日的本质就是对应平常的日子,把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提升为一种仪式。扩大对阅读的宣传,设立“国家阅读节”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做法。“国家阅读节”应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春节,让增强文化自信和阅读推广工作相辅相成。让“国家阅读节”成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龙头,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为进一步强调有民族文化特点、有独特习俗传承的自身的节日时间,建议把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作为我国“国家阅读节”,并以国庆长假为目标,打造一系列的节日活动,让“国家阅读节”成为“阅读周”“阅读月”,让阅读与生活更紧密地相连。
——进一步推动书目研制工作。无论是根据不同人群开展的基础书目的研制工作,还是根据学习需求开展的学科书目研制工作,或者根据地区需求开展的图书馆配书书目研究,书目研制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在信息时代,信息越丰富,越容易导致人的迷失。书目研制是为个人精神食粮提供一份营养全面的科学配餐方案,是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一份藏宝图,便于人们按图索骥。信息时代读什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影响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委托研究或者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不同人群定制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的专业书目。
——支持举办共读活动。共读是根据不同的群体进行同一本书或同一类书的阅读活动。比如,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团队共读等等。研究表明,共读对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语言和愿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以儿童为中心,一方面推动师生共读,一方面推动亲子共读,从而让全社会阅读氛围更为浓烈,阅读效果进一步加强。
总之,节日不是形式,是仪式。作为民俗的春节,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春节,“国家阅读节”就是精神生活的春节。为阅读鼓与呼,以更有力的仪式庆典,让阅读更扎根生活、更深入人心,还需要继续努力。
作者: 朱永新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民进中央副主席)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