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还是创业?820万高校毕业生的“选择题”
2018-04-24 08:00:00 来源:荆楚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4日电(冷昊阳)又逢一年毕业季,每年的这个时间,高校毕业生的去向都会引发社会关注。今年,又将有820多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他们在创业和就业之间会如何选择?同时,对于近年来社会上“就业是创业前的必修课”这一观点,又该如何看待?

4月12日,北京某高校内的毕业生双选会现场。 冷昊阳 摄

选择创业还是就业?

“我有创业的想法,但感觉时机不太成熟,还是先找一份工作,熟悉一下社会环境再看吧。”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告诉中新网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类似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高涨,近9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其中26%的大学生有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

2017年9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一倍。

张源2011年考入四川大学,在校期间,他曾多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并斩获奖项。在不少同学眼中,张源一直都和创业联系在一起。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张源并没有选择创业,在他看来,社会资源的缺乏、对市场的把控能力欠缺仍是他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他加入了一家咨询公司,准备锻炼自己,并想借机看看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否有市场需求。

2017年6月,在咨询行业历练两年的张源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凭借自己精心准备的项目,他不但顺利拿到了投资,还得到了天津市的落户资格和企业免税优惠。

如今,创业即将满一年的张源组建了5人的团队,并在市场中分得了自己的一杯羹。张源说,创业后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项目可以逐渐成长起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但我也常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张源告诉中新网记者,创业后工作强度突然加大,压力大了很多,根本无暇兼顾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创业梦,为了团队里每个成员的努力,我都不能有一丝懈怠。”

资料图:2018年3月29日,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团队演示他们研发出的机器人足球。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就业是创业前的“必修课”?

虽然毕业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但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近年来,社会上有声音称,对于初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来讲,就业是创业前的“必修课”。这种观点应如何看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毕业生选择创业,理性很重要。在他看来,不少毕业生选择创业存在冲动,在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没有足够的创业能力的前提下就选择创业,这样的风险会比较高。

但他同时也认为,“必修课”的说法并不准确。“创业之前不一定要找稳定的工作。有的学生在学校就很关注社会环境,也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对于这种能力和资源都具备的同学,创业是一个好的选择。”储朝晖说。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则告诉中新网记者,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进入社会时间短,对市场的了解也不够清晰,最好先通过就业观察市场、聚集资源,从而为创业积累经验和能力。

同时,他还称,创业意愿比较强的同学最好选择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进行创业,因为这类城市的创业环境相对成熟,创业者有好的项目,其他的市场推广、风险投资的机会都比较多。

资料图: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交流。 项飞 摄

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对于毕业生来讲,最关键的还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科科长黄飞凯对中新网记者谈到。

此外,他还说,就业和创业侧重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有差异,没有绝对化的优劣,真正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更适合的那一个。希望同学们不要跟风,要对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仔细思考。

北京一家公司招聘工作负责人告诉中新网记者,她接触到的很多应届生求职者都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少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也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了解,这样的求职者自然会缺乏竞争力。”该负责人说。

对此,储朝晖建议,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其一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志向、优势和潜能。其二则是要找到社会的需求,清楚自己的优势是否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储朝晖建议,毕业生要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先把大的发展方向定下来,再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