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这些英国出版商为何独爱中国书
2018-04-23 15:07: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讯 作为英语国家最重要的国际图书版权交易盛会之一,伦敦书展每年选择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举行。在伦敦书展上,记者发现英国涌现出一些重点关注中国图书的出版商,它们正致力于让西方读者读到更多中国视角的好书。

“我们只出版来自中国、关于中国的书。”在今年的伦敦书展上,英国帕斯国际出版公司负责人保罗·古尔丁向记者如是介绍自己的公司。

帕斯公司在书展期间与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签订协议,挑选并购买了《中国道路》系列丛书中10本书的英文版权,内容涵盖中国都市发展、经济国际化、养老保障体系、军事体系等多个领域。

为什么要把这些介绍中国发展现状、诠释中国价值观的学术书籍引入英语世界?古尔丁对记者娓娓道来:“过去西方读者想要了解中国,只能看西方媒体的出版物,因为那时候有关中国的信息几乎都来自西方记者和学者,是纯西方视角。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出版物质量的提高,我感到只有来自中国、由中国学者所写的关于中国的书才能提供最好的视角,让人真正读懂中国。”

古尔丁选择出版中国书籍绝不是心血来潮。上世纪80年代,古尔丁开始定期考察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出版市场。他在新加坡工作十多年,其间曾担任多家国际出版商在亚洲地区的代理或负责人。2002年,他在英国注册成立帕斯国际出版公司,把亚洲地区编写的高质量学术书籍和期刊带到欧洲和北美市场。起初,他的公司主要与印度、新加坡等国的出版商合作,兼顾中国市场。但从2010年开始,经过深思熟虑,古尔丁做出决定:只做中国市场。

“一方面,西方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迫切希望了解来自中国的学术观点,也需要不断更新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以便开展相关研究、与中国打交道。这些信息如同给他们打开一扇通向丰富资源库的大门。”古尔丁说。

另一方面,1984年至今已到访中国无数次的古尔丁见证了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中国有潜力、有商机,中国人办事认真。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不断加大对出版社和作者的支持,鼓励中国图书输出到国际出版市场,我明显感觉中国出版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

8年来,帕斯公司已与中国15家出版社建立合作,出版了170多本中国主题出版物,主要介绍中国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以及中国历史、哲学和文化。

谈及这次选择《中国道路》的原因,古尔丁说:“我认为这套书的内容与‘一带一路’紧密相关。我们出版过‘一带一路’学术期刊,市场反馈很好。这个主题关乎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视角独特,内容重要,值得引进出版。”

在英国这块全球英文出版市场的高地,对中国书籍情有独钟的出版商不只帕斯一家。

查思出版公司早在20年前就开始关注和出版中国书籍,最近几年与中国出版商和作者之间的互动愈发频繁,以每年20到25本的速度专注于出版中国图书。

今年伦敦书展期间,查思出版公司与译林出版社合作举办了《我的七爸周恩来》英文版首发仪式。去年伦敦书展期间,它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了9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出版合约。

查思公司主编马丁·萨弗里说,查思过去主要出版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和历史的专业书籍,近年来更多关注中国文学作品,已经把苏童、贾平凹等知名作家的小说介绍到英国。

萨弗里大学期间主修中文,对出版中国书籍感触颇深:“10年前,在英国翻译出版中国书籍市场比较小,读者也不多。如今情况大有不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活跃在各个国际场合。更多读者想了解中国、到中国旅游或开展贸易,对中国图书感兴趣的西方读者群明显扩大。”

在萨弗里看来,中国各类题材书籍在海外出版市场潜力巨大,不仅在于这些书关于中国,也因为它们内容质量过硬、引人入胜。不过,受到翻译、代理渠道等条件制约,这些潜力不会很快释放,但“只要假以时日,加上到位的翻译,中国书籍在全球的读者一定会越来越多”。

古尔丁也坦言,出版学术书籍并不容易,目前帕斯出版的中国学术书刊销量并不算多。“知名的大出版商、西方传统学者的书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发展还需要时间。”

不过,西方读者对中国不断增加的兴趣让古尔丁对帕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西方人会看到更多中国人走出国门,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读到更多中国专家的观点,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也会更多。有了这些文化和社会基础,人们自然而然会更加关注中国书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