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感谢习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横批:航天圆梦!”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好圣村,郑有群家门上的这副对联表达出质朴的心声。这位老渔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吃上了“航天饭”。好圣村距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仅7公里多,文昌市决定利用这个“近水楼台”的优势,将其打造为航天科技小康村。
打出这张航天牌,并不只是一味地谈概念。好圣村利用闲置土地种植了21个航天育种的瓜菜品种,用航天牧草喂养文昌鸡、黑山羊,人均年增收上万元,再加上美丽村庄的建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潜力太大了!”海南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晓桥告诉记者,文昌市将以好圣村为样本,着力打造12个航天共享农庄,通过航天蔬菜种植、“互联网+”等方式,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村走上富裕道路。
海南农业在全国独具特色和优势,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强调,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海南各地在探索中给出了答案,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法宝”。
法宝一,是“互联网+”。
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工作开始于2015年5月份,最初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农产品滞销现象。而农民火速触网的“链锁反应”,不仅解决了往年“丰收季”变成“发愁季”的难题,还倒逼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极大扩充了产品的销售半径,当地农产品实现了从低效到高效、从大众化到特色化的转变。
地处火山岩地貌区的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耕地少、火山岩多,传统的农业耕种受到很大制约。但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让这里“石头缝里长出金子”。黑豆在石山镇已有上千年种植历史。当地农民种黑豆,不使用化学药剂,保证了黑豆的无公害品质,但卖不出价。市里组织专家对当地黑豆独特成分进行了分析,打造富硒、绿色的火山健康农产品品牌。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订单通过网络涌进来,石山镇黑豆的身价涨了几倍,地头价每斤达10多元,现在百姓的房前屋后都“点”上了黑豆。
法宝二,是“高科技+”。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海南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入口景观石上镌刻的这句话,概括了在基地里见到的场景:无土栽培的植物坐在“摩天轮”上缓缓旋转,既能吸收水分,又保证足够光照;挂在藤蔓上的美月西瓜小巧玲珑,不仅瓜瓤沙甜,连瓜皮都清脆可口;像葡萄一样成串悬挂的西红柿,提高了采摘效率;灯笼椒解决了容易遭受病虫害的问题,产量是普通种植法的10多倍。海南现代设施农业研究院院长肖日新介绍,通过智慧植物工厂、垂直旋转耕种系统、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每亩产值数倍于传统种植。
在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记者遇到了从新加坡回乡创业的梁文彬。他在国外时,看到东南亚地区有一种叫斑兰的食材配料,散发出独特的天然芳香味,加入这种叶汁制成的蛋糕甚至被称为“蛋糕皇后”。回到老家,当地政府非常支持他创业,由政府和公司各支付一半的成本,将斑兰苗送给贫困户种植,再由公司负责收购。斑兰可以在槟榔园里的林下种植,农户一亩地每年就能有8000多元的纯利润。
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构成了农业产业链条上利润丰厚的“微笑曲线”两端。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南省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海南省将继续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兴农,积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建设,补齐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的短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