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 瑞士著名诗人施皮特勒曾说:“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仲春时节,如期而至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将主题定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就是要让汇聚于此的各国政商学界人士为“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博鳌力量”。而就在两个多月前的瑞士小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着力探讨了“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的议题。
两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论坛聚焦同一话题,“命运共同体”的热度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也一直在发出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中国方案破解世界困扰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与之相伴,各种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因素日益增多,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保护主义暗流涌动,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身处其中的亚洲,新兴国家汇聚、不同文明千帆竞渡,但同时,地区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发酵,改善民生、消除贫困任务依然艰巨。
有一种观点将上述种种乱象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人们无论自觉推进还是有意阻挠,都无法改变这一基本事实。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条条孤立的河流。
世界怎么了?此时,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对于这种期待的回应。
2013年3月份,在冰雪还未消融的莫斯科,习近平主席对“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论述,首次明确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在海南博鳌,从2013年年会到2015年年会,从“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到“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以高远的视角审视亚洲和世界、审视中国和世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6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全人类进步的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并对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超越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你少我多、你输我赢、一家通吃格局,中国开出的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方,就是要在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联动中凝聚互动合力、在包容中夯实共赢基础。
中国智慧凝聚开放共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最终取得怎样的效果,关键看方法。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课题”中,中国智慧贡献出的实践方法是筑造平台和载体。
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使其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这条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一边是活跃的亚太经济圈,一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凝聚了沿线国家渴望发展的最大共识,回应了许多国家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在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前提下,寻求着利益契合点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使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开发性金融平台。就亚洲而言,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缺口,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亚投行的设立,就是为了打破这个瓶颈,加深区域内货物贸易和产业分工水平,进而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并刺激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
显然,以“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推动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是区域合作模式的重要创新。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创新能够带给各国人民实实在在的利益。
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行动在为亚洲与世界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的同时,使得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谈及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中国担当描绘共赢画卷
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亚洲和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这番表述被国际社会认为,为亚洲新未来揭示了方向和路径,也使各国找到了自己栖身于其中的位置。
对中国来说,“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同样道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亚洲需要共同发展,世界需要共同繁荣。经济强大、实力上升不会赋予中国在亚洲或世界特权,中国也无意去争夺什么“势力范围”,只会逐步践行更多力所能及的担当,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亚洲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当前,亚洲已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但“逆全球化”的暗流涌动,也使亚洲经济增长中长期积累的内在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迫切需要通过新一轮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开放创新,解决新时代新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正因为如此,‘开放’‘创新’‘合作’等理念,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50多场活动主题的关键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
应对区域性世界性的挑战,中国从来不会缺席。始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解决结构性矛盾而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性改革,使得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活力被充分释放。如今,新时代中国开启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预示着中国将在全球结构性改革大潮中再度先行一步,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结构性改革提供参照,为亚洲乃至世界带来重要推动力。
“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携手为亚洲和世界赢未来,中国坚定地期待,踏实地前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牛瑾)
责编: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