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2017年4月1日,中央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如今的雄安设立整整一周年。环顾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气概全面推进改革进程,而雄安正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窗口。人民网推出知名品牌栏目:三评雄安,敬请关注。
雄安新区规划出台后,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如何才能干出个样子?是雄安建设者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深圳掀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万千创业者加入市场经济大潮,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跨域。设立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中国发展未来的版图。面对这样一个国家大事,既要有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心,也要做好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要知道,城市建设的征程,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需要瞄准突出问题各个击破,也需要铆定时间节点步步为营,更需要放眼长远凝心聚力,在建设好、发展好雄安的过程中,再干出一个“雄安精神”。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谆谆告诫,也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基础薄弱、人才资金短缺等实际情况,考验着规划和执行者的工作作风,也检验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成色”。“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昔日的黄浦江东畔还是一片荒地,仅仅十多年,拔地而起的高楼见证了“浦东速度”和“浦东奇迹”,这背后浸染着数十万建设者的汗水,凝聚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建设雄安新区,同样也需要发扬钉钉子的实干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同样也是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标定雄安的时代高度,到七大重点任务、四大目标勾勒新区发展蓝图,再到“决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决不搞形象工程”的三原则见证变革决心,雄安新区的建设与以往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同。应当看到,雄安新区的建设既存在城市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面临独特的挑战。改变土地财政惯性思维,破除城市发展通病,既需要用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也需要以工作方法创新破解各类难题,还需要用发展思路创新来培育新动能。唯有如此,才能让雄安的发展推进向前。
进一步来说,城市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发展同样需要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探索中看到群众自发精神,过去5年多,我们在大众创业的浪潮中感受到年轻人的创造活力,不论是地区建设,还是脱贫攻坚,国家的繁荣来自于人民创造力发挥,事业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民的努力。
世界关注雄安,看好雄安,还在于中国一张图纸干到底的改革精神。40年来,从深圳到浦东再到雄安,一个个时代生动故事的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深化改革的魄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敢于涉深水、啃硬骨头,更是令世界印象深刻。“干”字上边的一横是顶层设计,下边一横是中层担当,一竖则是落实精神、一竿子插到底的拼搏决心。顶层蓝图已然绘就,雄安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