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分量在人心的秤上
2018-03-11 15:29:00 来源: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讯 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听取“两高”工作报告时,不少人都有一个习惯——数掌声,然后分析掌声背后的含义。多年来,大家有一个共识:掌声最多的地方,往往就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地方。

9日,代表委员听取“两高”报告。连玉明委员在现场也留心数了数,他发现两个报告共获得掌声24次,其中7次为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响起,6次为维护正义、引领风尚的案件或规定响起。

“这些掌声,是对‘两高’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法治观念的认同。” 连玉明说,代表委员最懂人心,他们了解民意,也代表人民群众评判执法优劣、表达内心期盼。

司法领域的门槛较高,但绝非小圈子的游戏,法治价值指向必须是公道人心。公平正义就是人民群众心里的那杆秤,是非总能称得出分量。

群众首先关注的,自然是身边的突出问题,这也正是代表委员的关切。电信诈骗犯罪猖獗,甚至发生了“徐玉玉”案这样的悲剧。刘庆峰代表认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措施;“以权减刑”“提钱出狱”之类高墙里的腐败严重破坏法治信仰。秦光蔚代表说,检察机关必须坚决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维护法律尊严。“小官巨贪”“微腐败”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反腐败继续向纵深推进,用公正严明的司法,让权力不能任性……

在人们关于正义的朴素情感里,天理、国法、人情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在情理法中找到平衡点,需要司法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看到报告中‘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表述,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婚姻家庭案件中的孩子们。”赵国祥代表的专业是心理教育研究,他发现以前的婚姻家庭案件,大多就事论事;而最近正在探索的家事法庭,则更注重通过判决或其它方式修复家庭关系、关注人的心理需求。“这符合我们‘劝和不劝离’的社会文化,维护了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我乐观其成!”赵国祥代表说。

法治要成为信仰,司法就不能止于扬善惩恶,更要树立规则、引领风尚。今年的报告,让人眼前一亮:“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案”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两个案例曾广受关注,舆论场众说纷纭,最后,司法判决一锤定音,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见义勇为者敢为。现场听取报告的代表委员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掌声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是,司法同样需要“以人为本”,法治总要在人们生活中那些常情、常理、常识的执守里实现成风化人,成为全社会的信仰。正如人们常说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1日 11 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