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应重视青年群体参与
2018-02-22 19:05:00 来源: 网络传播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互联网与现实社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网络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青年是互联网的使用主体,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就业主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以10-39岁为主,占比73%,达5.64亿。其中,10-19岁占比19.6%,20-29岁占比30%,30-39岁占比23.5%;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25.4%。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群体了解社会、结交朋友的重要通道,成为他们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从业者平均年龄为27.5岁,85后和95后占互联网从业者80%以上。与此同时,“互联网+”催生了青年创新创业潮流。可见,青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重要主体,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需重视和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其中。

当前,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正日渐形成,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网络乱象对青年群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在开放的网络空间,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异质文化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强势推行和广泛传播,并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形成“文化渗透”;一些商业网络平台传播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内容,攻击主流意识形态。如此种种,不仅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而且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并导致青年群体在参与网络公共讨论时呈现出缺乏理性表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针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一些青年网民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诉求的方式呈现标签化、情绪化传播特征,一些青年网民参与社会突发事件的动机呈现出利益导向。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积极性。推动青年群体有效参与网络综合治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网络素养教育加强对青年群体的网络行为引领

青年思维活跃,愿意与人分享个人见解,这种特性使得他们非常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发表自我观点、驳斥不同观点,通过不同观点的充分表达,助力网络空间的自净和自治。根据这一特点,政府相关部门可借助互联网协会等社会组织或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青年网络志愿者队伍,引导和带动青年网民自觉践行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同时,依托主流新闻网站,大力普及网络素养教育,探索开展网络素养测评,提升青年网民的网络操作能力、网络信息获取和鉴别能力、网络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自我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法规意识等。

2主动吸纳青年群体参与网络生态治理

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和主力军,是网民中占比最多、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只有青年广泛地参与到网络综合治理中,才更可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当前,政府主导的网络综合治理需要从机制、途经、措施和帮扶体系等各个方面来推动各类青年更加顺畅地参与网络治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青年群体文明上网、文明建网,作合格好网民,通过有效参与网络综合治理,实现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此外,具有高可信度和强亲和力的意见领袖,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能忽视对青年网民意见领袖的吸纳和培育。

3公共政策出台前应注重听取青年网民意见

各级政府部门在出台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前,在处理复杂的社会矛盾时,要正视青年的合理诉求和意见表达,注重听取青年群体的意见,以共同致力于解决网络运行与发展中的问题,实现网络空间的有序发展。政策的制定应当针对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作出制度化、常态化安排。可以利用调查研究和大数据挖掘手段,对青年群体的思想脉搏和发展状况进行持续深入和系统化、垂直化、专业化研究,建立顺畅的意见表达通道,在青年网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更平等的互动关系。

4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应发挥主流媒体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往往会吸引大量网民关注,如果不及时应对或处置不力,将直接影响广大青年网民获得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他们的正确判断。因此,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通过主流媒体特别是青年群体聚集的网络空间进行舆论引导,和青年网民进行互动,以真实权威信息及时疏导网上情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