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里的年味--闽西北山区春节见闻
2018-02-19 21:54: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2月19日电(记者陈弘毅)刚到正月,闽西连城县家家户户就已经按照客家习俗挂起了红灯笼,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民俗活动在各个乡镇轮番上演,让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年味十足。

正月初一晚上,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人孩子穿上新衣裳,走上街头,等着“犁春牛”队伍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如意、五谷丰登。

新泉村村民张光华说:“‘犁春牛’习俗源自中原,客家先祖南迁后,将这一习俗带到了连城。每年立春前后,新泉镇一带的村庄都以家或片为单位举行‘犁春牛’活动。”

说话间,一阵热闹的锣鼓声里,“犁春牛”的队伍来了。只见走在队伍前面的人高举松明火匝,后面紧跟着举着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灯箱的青年,随后是化了装的农人牵着一头披红挂彩的耕牛;耕牛后面跟着戴斗笠、打赤脚的犁手;跟在犁手后面的是荷锄、挑谷、扛铁器的农妇。此外,还有反映农村社会风貌的渔翁、樵夫、商人、读书人以及装饰华丽的“古事”,最后是锣鼓队、十番乐队,好不热闹。“犁春牛”队伍所到之处,沿途群众在门口鸣炮迎接,以祈求平安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新泉村村主任张鸿说:“现在‘ 犁春牛’的习俗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在传统仪式中融入了客家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引导群众少放鞭炮,保护环境。这几年,我们的民俗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18日晚,有着“纸包火的奇迹”美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芷溪花灯百灯会也如期进行,一时间,进出村的道路成了人的海洋,热闹非凡。当值出花灯的黄氏日庆堂祖屋内热闹非凡,族内的男子忙着点灯、上灯,妇女们则负责准备点心和晚宴。

“咚咚咚,咚咚锵……”,下午5点半,随着锣鼓声响起,一个个通明透亮的圆形大花灯从古老的大宅门里出来,每盏花灯又由上百盏精美的小纸灯组成,由20多名族人守护,在古村青砖乌瓦的大街小巷游走。花灯所到之处,花团锦簇、火树银花、灯影绰绰、美不胜收。现场游客驻足惊叹,纷纷拍照留念。

芷溪古村保护发展协会秘书长杨育昌介绍,芷溪花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游花灯是为了祈福,同时增进亲友、邻里的感情,如今,村民们还通过花灯宣传十九大精神、客家传统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给花灯赋予了时代的内涵。每年的芷溪游花灯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做了40多年芷溪花灯的师傅黄世平说:“别看花灯不重,擎灯笼靠的是手上的劲道,所以擎灯笼的个个都是壮汉,半蹲马步重心放低才能把灯擎得四平八稳。壮汉们每人肩上都搭着一条湿毛巾,一是擦汗,二是一旦花灯意外起火,眼疾手快将湿毛巾盖过去可灭火。”

除了民间传统习俗外,八闽大地新农村正月里的文化演出也红红火火。正月初二晚上,一阵阵欢声笑语从福建永安小陶镇五一村文化活动中心传来,一场“村民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热闹地进行。

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演出小话剧《51支鲜花》。这个话剧以五一村十年来的巨变为背景,讲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除了话剧外,还有大合唱、广场舞、小品、戏曲等节目,全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

“晚会上的好几个节目不仅在村里演,还被今年的永安市农民春晚选上了,大家一听要到市里表演,劲头更足了!”小陶镇文化站站长黄光棉告诉记者。

永安市文体广电出版局局长厉艺告诉记者,农民春晚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展示民俗特色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节日文化中,已经成为展示永安市乡土文化、没有围墙的“梦想大舞台”,实现了从“送文化下乡”到“农民送文化进城”的转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