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18日电(记者邹明仲)正值新春佳节,产粮大县辽宁省昌图县的种粮大户们家里年味浓浓。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国家取消临时储备收购后的第二年,也是一个“丰收年”,种粮大户们适应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过去的一年满怀喜悦,对已到来的农历新年充满期待。
亮中桥镇东兴村的玉米专业种植合作社,去年共种植2000多亩玉米。理事长吴艳良过去一年最大的喜悦就是村里建成了一座烘干塔,这让玉米更便于储存,避免了以往集中上市面临的价格风险,提高了种粮收入;而且,通过大量烘干粮食,还增加合作社收入,惠及周边村民。
“春节前后,我们的烘干塔都不闲着,一直在烘干粮食。”吴艳良说,去年年底的烘干高峰期,烘干后每斤玉米卖价超过了0.9元,同比增加了0.2元,而烘干成本每斤只有2分钱。预计几年下来,就可以收回烘干塔的建造成本。
2016年起,我国不再对玉米进行临时储备收购,农民需要自己闯市场,为玉米找销路。这两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包括吴艳良在内的很多种粮大户们在包括烘干、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玉米产后服务体系上,主动增加了投入,并努力提高粮食的质量。
昌图县傅家镇五丰村全村1.5万亩地,地广土沃,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村支书王占国带领下,全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推行集中连片种植,提高规模化收益水平,调减了玉米、花生种植面积4000多亩,种无公害马铃薯、西瓜、地瓜。
“让乡亲们特别高兴的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去年我们村新建了一座冷鲜库,方便各类作物储存,去年种植的地瓜就尤其受益,卖价特别好。”王占国告诉记者,通过多种、绿色经营,全村作物可在最佳时机销售,规避了风险,实现了村民增收。
王占国说,去年算是试水,因为效果还不错,今年,我们会号召村民们以更大面积推广。我们深知绿色农作物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后会在全村逐渐执行更严格的种植标准,将作物进一步升级为高标准的绿色作物、有机作物。
谈到新春期盼,大家普遍对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充满期待。“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切中当前农村的问题,很富有远见。”老城镇兴隆峪村村支书王亮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需要干农活的人越来越少,但这并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需要更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希望国家加大专业人才下乡的扶持力度。
吴艳良说,希望政府大力推进产业下乡,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把农民从土地中释放出来。这样不光能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更多选择,也有利于加速土地流转,进一步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