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超人”耿志超:爱是深红色的
2018-02-06 09:00:00 来源:

我们总在探究什么叫爱?谁料到,当我们在问自己的时候,可能无数次与爱擦肩而过。我们总以为爱是惊天动地,没曾想,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什么叫“爱”。他们书写了一个个满腔热忱、真诚友善的故事。

在瑶海区,就有这样一位“献血超人”,他让我们看的清清楚楚——爱是深红色的。

耿志超,瑶海区七里站街道廿埠社区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的一个普通电工。

\

从2000年夏末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的那天到如今,17年无偿献血,11本献血证,10次全血、23次成分血的捐献经历让23000毫升的血液从他的身体中流出,这,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2008年底和2010年底,耿志超分别获得2006—200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用鲜血谱写大爱之曲

2005年初夏,耿志超的一名同事因车祸被紧急送往医院,伤情严重急需输血,可这时医院却血库告急,一时无法调剂。耿志超得知后,立即赶往医院,出示献血证并办理了优先紧急调用血液的手续,帮助同事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耿志超了解到,在临床用血时,除非必须输全血,否则,血小板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全血。而且对于献血者自身来说,血小板的再生周期也比全血再生周期要快,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献更多次。

\

因此,从2006年开始,他开始捐献血小板,也就是成分血。然而,400多毫升的血液只能提取10%左右的血小板,通常要从2000多毫升的血液中才能提取到一个治疗量的成分血。每每看到光洁的针头插入自己搏动的血脉,那些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血液中的精华”流淌出来,想着它们将要被送去挽救那些濒临死亡的生命的时候,耿志超都会觉得自己的血液有了别样的意义,也为自己传递着生命的能量感到无上的荣耀。

不善言辞的耿志超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从小父母就以身作则地教育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觉得,父母播下的这颗爱心种子,在一次次无偿献血的爱与感动浇灌下,正一天天长成大树。现在,我坚信,无偿献血是我一生要坚持干好的事业!”

用爱心演绎和谐之歌

春运,火车站。清冷的天气,拥挤的人群,一个戴着鸭舌帽、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您好,我是无偿献血志愿者,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么?”已经年过五十的耿志超用别别扭扭的普通话和乘客们打招呼。几趟行李拎了下来,汗水就已经浸透了贴身的衬衣。一阵风刮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

深秋,商业广场。早上一起床,匆匆和家人打个招呼后,耿志超骑上摩托车便早早来到了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户外宣传活动现场。给围观的学生、购物的中年人、可爱的孩子们分发小红旗,讲解献血知识。一个上午也没顾得上喝一口水,忙了这边儿忙那边儿。然而,在一天的忙碌中,他还不忘伸出手臂,又身体力行地做了一次成分血捐献。

十七年来,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耿志超已经数不清了。每一次,他都会穿上那件红色的马甲,这个穿梭在人群中、并不高大的红色身影,却因为无私爱与温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乐此不疲的他常常感慨地说:“奉献不仅仅是付出,奉献更让我收获了精神的满足和身心的健康快乐。”

用热情领诵美好之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献血、做志愿服务活动,耿志超早就算是个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了。在社区,他和聊天便不自觉地谈起献血的话题,向别人传播关于献血的重要性:“临床的血液需求量、血小板需求量非常大,缺口非常大,好多人出了事儿到医院了没血啊……”一听到有劝他不要再献血的“不同意见”,他总会有些孩子般地着急:“你要说献血有害处,那我都献了十几年了,也丝毫没有影响啊……”

\

他时常觉得自己像是一个献血卫士,看到社会上对献血有不同的想法,听到血库又告急,想着医院里那些急需救助的人时,他真的会寝食难安。这些年在他的鼓励带动下,社区有许多年轻人都进行了无偿献血,也有更多的人在用其他的言行去助人为乐、传递温暖。

\

没有规定、没有要求、没有报酬,一个普通献血卫士用十七年的坚守、五倍于自己全部血量的捐献记录、无数场志愿服务活动奉献出比鲜血更浓的爱……他说,“公益事业要公众去做,我经常为自己所做的这些感到自豪。我还没到55周岁,还会继续献血,做志愿服务活动。能帮助到别人,我很快乐,很自豪!

耿志超用自己的善良与爱心,彰显着志愿者精神的无私!让我们一起为“献血超人”点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