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王永刚 沈浩) “高山云雾出好茶”,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镇荒田村就是这样的产茶胜地。农历腊八刚过,晴空丽日,漫山茶园云雾轻笼,第一波早春茶已冒出嫩芽。
一大早,记者沿着山坡小路来到村里海拔最高的一片茶园,这里还建有森林防火瞭望台,视野开阔。登高放眼,远处山峦间的澜沧江云海玉带蜿蜒、若隐若现。“这边是景谷,那边是思茅,能看到的最远处已是临沧双江的地界。”采茶的村民告诉记者,位于三县交界的荒田村,保留着最好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优质的生态茶园。
“我们村现在主打‘大树茶’,走生态有机发展路子,今后茶叶的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好。”从小就种茶的陆文座是荒田村上啊宽村民小组的茶农,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种茶对他来说一直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度占了家庭收入的一大半。
而在一年前,他和大多村民一样并没有这样的信心。采茶费工费时,年轻人外出打工,人手不够,不及时采摘很容易老化,影响茶叶等级和品相。加之台地茶价格持续低迷,即便是卖价最好的春茶,鲜叶也仅能卖每公斤五六元,每亩茶叶的收益不足2000元。陆文座家有6亩台地茶,全家忙活一年采茶收入还不到1万元。
为培育稳定的收入来源,村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了传统的茶产业。而正在此时,云南普洱茶集团副总经理王伟良也“盯”上了这些茶园,茶农想改变茶园的低效,茶企在寻找优质原料,双方一拍即合。
茶树高密度留养,打造有机茶园。2016年8月,云南普洱茶集团启动了荒田村现有1600亩茶园进行大茶树改造项目,带动了全村335户茶农加入其中。像陆文座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9户,企业每户每年给予5000元的改造资金支持,为贫困群众提供大茶树移栽种苗;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次每天发放劳动力补助380元。
“有龙头企业带动,技术、资金、市场都有了着落,村里正在建设年产150吨的茶叶初制所,未来有机茶园的效益将近万元。”去年陆文座在自家的荒坡地上共移栽种植了4亩大树茶,6亩台地茶也按照标准进行留养。未来,他还准备将自家的10多亩山地也都种上大树茶。
除了大树茶留养,当地政府还全面推进生态茶园立体改造,套种核桃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精、养鸡等。陆文座在茶地里套种了黄精1000多株,桃树、梨树各180株。看着山地茶园的这些变化,他和乡亲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盘算着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未来自主创业做加工和品牌,自己当茶老板。
荒田村的新变化,得益于一项扶贫政策。宁洱县农村信用社利用人行“扶贫再贷款”政策积极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多亏了信用社发放的2000万扶贫再贷款资金,这才让我们公司的有机茶园建设规模持续推进,目前茶园有机化已在公司所属4.4万亩基地上全面铺开。”王伟良对茶园提质增效信心满满。
“荒田模式”成了我省农村信用社系统金融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精准扶贫的一大推广举措。截至2017年末,全省86家县级行社使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余额81.98亿元,较年初增长156.59%。扶贫再贷款发放利率较云南农信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有效降低了贫困地区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