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英国肯特郡小哥普通话够溜 为何来了中国就不想离开?
2018-02-03 14:00:00 来源:荆楚网

此次特雷莎·梅访华,中英两国还在教育、金融及创新产业合作领域达成多项共识。今天的“英国人在中国”,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致力于中英智慧城市合作的英国人,他叫做杨彼得。在中国八年,他还当过老师和大使馆官员,因为中国的共享单车、微信充值,吸引他转行进入互联网领域,频繁往来于中英两国之间,为双方企业寻找创新合作机会。

英中智慧城市合作开发人 杨彼得: 我来自英国肯特郡。我是2010年来中国的。我所涉及的领域叫做智慧城市,那就是用最现代的方式和最现代的技术,来改善城市的各个系统。

一口流利的中文,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创意空间里的这个小小工位,就是杨彼得的“办公室”。每天骑着共享单车上下班、在网上点外卖、用微信充值交通卡,杨彼得说,正是因为在中国体会到“互联网+”的便利,让他决心在去年转行,开发中英创意城市合作。

英中智慧城市合作开发人 杨彼得: 改革开放来临的那一年,就18%人口住在城市,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增到57%,总人口也(增)长了四亿。那么,这么大的变化和这么大的人口迁移,是史无前例的。在城市数据分析、在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这些领域,我觉得英国和中国有很多互补性。如果工作做得好的话,几年之后我们可以有很大收获。

从2010年来华至今,杨彼得当过外教、做过驻华使领馆官员、再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合作开发人。杨彼得说,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离开中国,到别处去发展。

英中智慧城市合作开发人 杨彼得: 我觉得中国尤其令人很着迷的一个方面,是它文化的丰富性,比如说昆曲、或者篆刻、或者各种各样的书法,你可以去学习好几年,但是你不一定能了解它的全部。我来中国的时候,我原来以为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一年变两年、变三年、变四年,现在我已经住在中国八年了,我还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民俗,甚至可以说它的地理、它的很多方面很感兴趣。

近八年间,杨彼得亲眼见证新时代中国城市的快速崛起。每到一座新的城市,杨彼得都会查攻略,了解当地特色。他还自学了拍视频、剪片子,通过聊天、采访,纪录自己眼中的中国。

?英中智慧城市合作开发人 杨彼得: 这个我也觉得是一个比较有创意的了解人生活的方式。现在英国和中国的关系是比较好的,所以我希望特雷莎·梅来,我们两个国家可以更开放地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去旅游、互相交流,这是我自己的愿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