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每天忙些啥(深阅读·基层干部状况调查②)
2018-01-20 11:00:00 来源:荆楚网

乡镇党委书记刘尚志——

早上一睁眼,十几件事等着我

本报记者 胡婧怡 何 勇

“我可不是因为你们来采访,才这么忙。每天一睁眼,真的就是十几件事等着我!”

“基层干部忙,得辩证看。忙了才能有作为、有进步,但另一方面,从待遇、编制、心理和舆论上,的确该多关爱这个群体!”

说这话的,是辽宁省法库县孟家镇党委书记刘尚志。作为一个“老基层”,他已在孟家镇连续工作了29年,对基层干部这个群体,最熟悉不过了。1月16日,记者跟随他一整天,感受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忙与责。

早上7点半,天刚亮没多久,记者自以为很早,可赶到刘尚志办公室时,他早已到了。他介绍,每天这样安排——早上提前两小时到办公室梳理工作,上午集中安排会议,下午集中走访村屯、企业,晚上回来有企业家约见的话,再拿出专门时间研讨项目建设发展。

8点半,准时到达会议室,这里坐满了各方面人员。企业租金催缴、机关纪律考勤制度承诺书、春节前安全生产拉网式排查、科技培训、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干部联绩取筹……风风火火,半个小时一下布置了7件事情。

孟家镇内有个绿色食品加工工业区,刘尚志兼任管委会主任。开春前这阵,正是招商引资最忙的时候。开完镇里的布置会,又开了个管委会的调度会。新建项目土地怎么规划更合理、原有项目土地租金续租有困难怎么办、项目谁来跟进怎么盯……十二三个项目被拿出来一一研究分析,原本要开1个小时的调度会开了近两个小时。

“乡镇工作,除了一些决策的事情是在办公室完成的,70%的时间都在村里、在企业。”刘尚志介绍说,孟家镇共有10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各村各户都有特点,要因地制宜才能管好。

快到中午12点,临近饭点,刘尚志来到乡食堂,今日菜谱是豆角土豆、大酱蘸菜等土菜。“自己盛啊。”刘尚志招呼着记者和其他人。

“这样的节奏,你觉得辛苦吗?”记者跟他边吃边聊。

“辛苦不怕。最怕的有俩,一个是辛苦半天,没见成效,见不到发展成果,现在招商引资难度不小,必须人一之我十之;还有一个就是干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累,大家对基层干部还不理解、不认同。”

“基层工作不好干。活多、人少、待遇低。人、财、物,没有真正做到向基层倾斜。”刘尚志说,“尽管县委、县政府很努力,但有些事情不是这一个层级能解决的。全市连续几年没有招公务员,缺编缺人严重。我们乡镇有25个行政编制,缺7个,有的乡镇缺10个。最年轻的人都30多岁了,年轻人不爱来,来了也留不住。”

中午稍微休息了会儿,下午又去调研协调。一进辽宁万利兴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阳就问:“20多亩地的规划电费是个大成本,要是能上光伏热电,我们不但能自产自销,余下的还能出售。”刘尚志耐心地给张正阳解释:“基本农田得变为一般耕地才能上光伏项目,现在已经上报审批了,我们也再帮你盯一下这件事。”

刚起步时,这家以做有机蔬菜为主业的公司因为品种单一、产业基础弱,一度进入发展迷茫期。来自深圳的张正阳人生地不熟,几乎天天要跟刘尚志通电话,每次1个多小时。

“你烦过他吗?”记者插话问,引起一阵笑声。“哪能烦?”刘尚志笑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添彩不添乱,企业有事就跟我说,没事我赶紧走,别让企业费时间招待。”

紧接着,刘尚志又赶到山山伟业食品公司,跟厂长吕连营聊了聊村民种山楂的技术细节。之后,他抓紧时间来到老边村,这个村去年12月27日刚刚通上自来水,他要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没通水前,刘尚志就总往这儿跑,察看工程进度。“满意满意!自来水比井水干净多了,你看我那个锅之前烧井水都是水锈。”随机走进一户农户,66岁的村民王法民热情地给刘尚志打了一瓢自来水,刘尚志直接喝了一口。

走出村,夕阳西斜,染红了整座村庄。刘尚志感慨:“一天又过去了,每天就是这么跟打仗一样。”

派出所民警尤瑜——

忙碌又普通,小事当成大事干

本报记者 杨文明

自打1996年入职开始,尤瑜就没离开过派出所。

1月12日,云南玉溪澄江县龙街派出所,连续两晚值班备勤的尤瑜早早换好警服,坐到电脑前。先办结户口审批,再忙别的,已是他多年的习惯。“我闲着,群众就得等着;我这耽误一天,群众就得多等一天。干警察这行,谁都说不好当天有啥突发事件。”

按公安部门要求,到了夜晚,尤瑜和所里的警察、协警要分作两班,一半的人要值班备勤。“所里原来的宿舍成了危房,因为迟迟没预算,最近我们只能把三楼的荣誉室改成了临时宿舍。”

龙街派出所地处城乡接合部,11名民警和19名协警服务管理6万常住人口。记者体验采访的这一天,尤瑜不是在办事,就是在联系下一件事。

“今天天冷,上门办事的群众相对少点,可以出出外勤。”尤瑜说,“相比坐办公室,出外勤能活动活动腿脚,有时候来办手续的群众多,一坐下就起不来,一天下来更累。”

上午11点,尤瑜来到辖区内吸毒戒断人员周某家给他做尿检。记者原本以为有个5分钟就能结束,结果尤瑜一坐就开始了半小时的闲谈,临走前才说看看周某能不能经得住考验,看到检测结果呈阴性,尤瑜笑得很开心。事后尤瑜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接触周某,是周某拿针管从自己身上抽出血来威胁他。“现在我们常聊天。”

回到派出所,正赶上食堂开饭的时间。尤瑜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时饭菜的油早已结了厚厚一层,他却打趣,“也不是天天都这么冷。”

尤瑜的电话是为了对接下午的入户调查,最近上级部门要求“一标三实”全覆盖,要采集每家每户的地理坐标和基本人员信息。“今天天冷正好来派出所办事的人少,不少群众在家暖和,正好适合采集。‘一标三实’全覆盖后,走丢的老人通过人像识别很快就能确定身份和住址。”

信息采集并不顺利。在第一户就吃了“闭门羹”,第二户女居民开了门,可一听要拿户口本、身份证就连说“马上要上班了,单位打卡”,让他改天来。记者原本以为尤瑜会发火,结果他却笑着说,也行。不过好在接下来的工作还算顺利,拍照、扫描户籍信息、登记电话,不到10分钟便登记了3户的信息。

信息刚登记完,尤瑜就接到电话,说派出所旁的市场里发生了纠纷。有个老人打电话说“衣服不合身想退,但商户只愿换,要求派出所介入”。尤瑜赶紧停了手中的工作,赶到市场。尤瑜一到就往老人和商户中间一站,开始安抚双方。商户最终把140元的羽绒服款退给了老人,老人满意离开。等老人走了,尤瑜跟商户说,别太往心里去。

从介入调解到老人拿到钱,尤瑜花了20分钟。“小事不管,就容易发展成大矛盾,万一发生肢体冲突,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回头又得去派出所做笔录、调解,花的时间更长,群众对我们还有意见。”

“说实话,咱派出所管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挺难干出成绩。”不过尤瑜说,小事当成大事干,并非没有成就感,“帮群众办的事,群众都挂念着呢。”

1月12日,正逢周五,瞅着时间到了下午4点20分,尤瑜喊上4位民警早早来到附近的澄江五中。“周五学校放假,以前校长每到周五都会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们去维持周边交通秩序,后来我就跟校长说好,不用打电话了,每周我们都会去。”

去学校的路上,尤瑜聊起了女儿。他说,干警察这行,最亏欠的就是女儿。“初中时孩子叛逆,有一个星期时间都躲在家里没去学校,结果那周我正好值班,回到家才知道。”因为跟女儿平时沟通少,擅长做群众工作的尤瑜不知道怎么跟女儿开口,最后给女儿写了封长信才把女儿劝回学校。

尤瑜透露,“有时候赶上值班接不了女儿,我就到公共监控室看看,能不能在学校门口找到女儿的身影,要能看眼孩子心里就很满足。”

下午5点半,澄江五中门口恢复平静。尤瑜轮到周末休息,周五晚能跟女儿见一面。记者不忍打扰,采访结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